改 诗 絮 语之一
原学玉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不加删改,便成佳作,这种情况或许是有的,但多数诗词作品还是要经过推敲、修改的,有的作品经过反反复复修改,甚至长达多年,才最后敲定。清·袁枚有诗云:“一诗千改始心安”,这实在是经验之谈。
为什么要反复修改?道理很简单,诗词是高雅艺术,须用最洗练、最精湛的语言构建美好的意境,表达深刻的思想,欲臻此境,必须下一番功夫。而诗人限于德学才识诸多方面的局限,其诗作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所以非反复修改不可。惟如此,才有可能把诗写好;也才会有比较,有鉴别,有提高。说得明了一点就是:诗人是人,而不是神。是人,便绝对有局限、有缺陷、有偏颇、有失误。修改诗词作品的过程是不断地纠正、补充、提高、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修改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实践带有普遍性的经验之谈,同时也是必须的。
改诗,一般来说,作品经过修改,会有提高的,甚至产生飞跃,点石成金;也有改糟的时候,点金成铁或改来改去,又改了回来——还是初稿好,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改自己的作品有自主权,任凭涂抹,改糟了也无妨,自产自销,没啥说的。给他人改诗则不然,不宜轻易落笔。
写诗几十年,这个差事没少干,有时暗自发问:看没看走眼?需不需要改?改得妥不妥?
对于作者而言,把作品送给你,征求你的意见,须格外慎重——因为那是辛勤劳动的成果,甚至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呕心沥血的结晶。自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含糊”,自我欣赏,也在情理之中。不认真思考,轻率地动笔删改,这对作品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对作者的劳动及其成果不尊重的表现。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人家拿出作品让你看,目的很明确,不是与你交流、切磋,请你提出什么修改意见,而是让你赞誉,拍手叫好,拍案叫绝。这时,倘若不识相,口无遮拦,评论一通,非吃苍蝇不可。本无他意,只是希望能把诗改得好一些,却惹人不高兴,"自作多情",好心办了坏事!
这是何苦来的?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所以,改诗似应注意:一是慎重点,认真思考后再动笔,切勿轻率。 二是客气点。要平等待人,与诗作者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用切磋、商榷的口吻交流,而不能自以为是,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势教训人。这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习惯,病根常常来源于自以为高,没看咋样,就翘尾巴了;再深究一点,就是视野太窄,不知天高地厚。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并不是说小牛犊有多么强势,而是它根本就不知道老虎有多么厉害,在主客观的认识和考量上陷入了盲目性,哪有会什么好果子吃!
需要说明的是:修改——仅仅是参考意见,它给诗作者提供的只是一个可供鉴借的思路,不过是一家之言或一孔之见,并非是一锤定音,更不是所谓的“钦定”。此外,修改也要讲究方法,通常是不宜作大改动,甚至改得面目皆非,那就不成其为是修改了,最好是在不伤其主体架构的前提下,进行小的改动和调整,如果修改后也不见有多大起色,不如不改。同时改诗亦须认真体察诗人的经历、诗的产生背景,否则,也容易出现失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