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先知
思舒(尹愫)
十二岁那年,在图书馆里我结识了一位伟大的黎巴嫩哲理诗人---纪伯伦,第一次领略了他的哲理抒情散文诗《先知》的智慧之光。这光芒如一颗流星划破了我蒙昧混沌的心空,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通往智慧成熟的大门,似一位长者引导我走上寻求幸福的漫漫旅程。那时,十二岁的心智还不足以理解《先知》的丰富内涵,还不能够领会他对人类的深深悲悯,对世事的透彻领悟,对自我灵魂的充分释放。但仅仅是那如鸟鸣般婉转灵慧的诗情文字,如赞美诗般绚丽华美的音乐诗篇,就深深地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如饥似渴地阅读,囫囵吞枣地吸收,不管是懂还是不懂,不管是记下还是没记下。
后来,读书,考学,毕业,工作,《先知》始终陪伴着我。有时在我的床头,有时在我的心里。
如今,《先知》又摊放在我的书桌上,细细翻阅那些熟悉的文字,不由得千思万绪涌上心头。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岁月无痕,弹指一挥间,时光作证,往事历历在目。虽然,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已不是当年的幼稚少女,但是,从先知的眼睛里我发现自已依然清纯如昨。
在经历过欺骗和背叛之后,我不死的心还依然向往这样的爱情:“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因为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在看过和听过周遭种种不和谐、不健康、甚至不道德的婚姻之后,依旧孑然一身,坚守着婚姻的神圣殿堂,期待着会有某个人出现,同我一起来打造它,就像先知描述的那样:“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彼此相爱,却不要做成爱的系链。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彼此递赠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连琴上的那些弦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的音调中颤动。”
“彼此赠献你们的心,却不要互相保留。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
当我欢乐或者悲伤时,我会让它们在我的心中自然地产生和消失。因为先知曾告诉过我:“你的欢乐,就是你的去了面具的悲哀。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地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知道只不过是那曾使你悲哀的,又在使你欢乐。当你悲哀的时候,再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看出实在是那曾使你喜悦的,又在使你哭泣。”
当我投入大量的时间、智慧和精力去追求事业和金钱的时候,我明白,我其实最渴望的是在赢得了事业和金钱以后随之而来的身心自由。但是,先知却在一旁提醒我:“当你再不以自由为标杆为成就的时候,你才是真的自由了。”
当我远离尘嚣和人群,独自面对自已的时候,我知道,这时我离我的灵魂最近。但是,先知又附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不要说,我找到了灵魂的道路。只要说,我遇见了灵魂在我的道路上行走。因为灵魂在一切道路上行走。灵魂像一朵千瓣的莲花,自已开放着。”
当我被一缕晨光唤醒,被一曲音乐陶醉,被一片静谧深沉的湖水打动的时候,我感叹道:“好美啊!”先知却在一旁摇着头说:“不对,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她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她不是那你能看到的形象,能听到的歌声,却是你虽闭目时也能看见的形象,虽掩耳时也能听见的歌声。”
台湾有一位智慧又幽默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几天前,他在报纸上说,《先知》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我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也是。不仅如此,《先知》对于我来说如同一位睿智又和善的老人,不离不弃,始终陪伴着我的成长之路,给我教诲和启迪,给我力量和安慰。
《先知》是我永远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