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且行且珍惜 ——略述学书经历 作者:陈曦
前日得闲,匆匆过访薛元明兄。兄以家宴招待,席间聊起少时彼此的学书经历,皆感慨不已。
余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苏南农村。父母都是极度老实之人,家境常常陷于困窘。记得某年,母亲需去生产队里借得“预借粮”,方得维持至年终的生计。家门口前约十米就是缓缓流淌着的尧塘河,年少时,经常下河捉鱼摸虾,打打牙祭,倒也不亦乐乎。但是真正令我魂牵梦绕的,则是书印二艺。但那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朦朦胧胧、懵懵懂懂。
余学习书法篆刻,既无家学渊源,亦乏名师启蒙,然自幼欢喜。“宿舍里不晓得堆了多少反复练习过的旧报纸”——当老父亲非常自豪地与他人说起我青少年时期的学书状况,我的鼻子酸酸的。为了防止小伙伴们的干扰,挂锁换成了暗锁,课余工暇时在石棉瓦盖的宿舍里挥毫捉刀,哪管昏天黑地。时在今岁夏日,因装修旧居,竟然整理出了一方用普通石英石刻制的“印章”——文曰“恒心”,依然记得刻制的时间大约是小学三年级暑假,工具是母亲的剪刀,石料三面不规则,一面磨平可刻。看着这一“陋石”,忽然想到了博物馆中陈列的新石器,不觉哑然失笑。
元明兄曾撰文针对我之书印加以评述,其中有云:“练习书法初始靠兴趣,后来靠恒心,最后就是上瘾了。”诚如是。因为“上瘾”而大胆去函授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求学;因为“上瘾”而有幸得到范石甫等老师的无私指教;因为“上瘾”,在初中毕业辍学后的第十年后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从黄惇先生游。记得黄惇师在第一节课时强调了三点:一是自信,想能从全国百余人中考取,就应当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潜质;二是不迷信,要敢于怀疑一切的古今论断,当然也包括老师的(所以至今牢记黄惇师之教诲——“不读史,不懂史,不了解史,会永远糊涂”);三是“后世报”与“现世报”的差异。老师的这些治学心得,时常想起,其中道理,既令人心气平和,得以安心学习,却也令人如坐针毡,因为稍有浮躁,每念及兹,惭愧难当!
“对于陈曦来说,书人相匹配。书法取法路子‘正’,行书奉‘二王’为圭臬,篆书取缶庐一路,篆刻宗秦汉。为人坦诚真率,处事无杂念,于名利不苛求,一任自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出身科班,具有学院派的训练而无学院派的痼疾……胸中无俗情,笔下有真味……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想要有‘寸进’,必定得殚精竭虑。”元明兄懂我,如是评说,故引以为知己。
亦曾为书印梦想几度纠结过。读寂静法师有“寂静心语”曰“接受自己就是爱的开始。”一位好友亦曾于我说:“如果不能成就自己,那就造就他人,这也是一种承传。”豁然开朗,是啊!余已不惑过大半,行将知天命,当下工作、创作、教学、游学……,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传统的爱的延续。且行且思,且行且珍惜。
岁次佛历2561年11月16日,匆匆于古良常元巷能持否斋
世华文学网是海内外文人交流平台,全球可打开。作品还可转到微信及QQ,欢迎光临指导、投稿。
网址:http://www.bal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