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湃
华侨大学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福建泉州湾畔的清源山下,给周围静寂的村庄、田野、青山、绿水增添了青春的气色。
华侨大学像天之骄子那样,左有古老的洛阳桥、右有古老的泉州城护卫着。
华侨大学像一位慈祥而伟大的母亲,峙立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海边,日夜对着台湾海峡、时刻向海外游子呼唤:远航的孩子们呀,快点归航投入母亲的怀抱吧,我将抚育你们成长!
华侨大学闪闪生姿的仪态,为全国高等院校之冠。它设计新型,无论中文、数学、外语、化学等教学大楼,还是学生宿舍,都是按拉丁字母L、I、M等造型,给人以新颖脱俗的感觉。它的室内设计更是一流,学生宿舍的钢窗上还加上纱窗,连厕所的抽水器都是电镀得光亮的进口货。
华侨大学灰白色的新装,可说是世界上高等学府中绝无仅有的。因为从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饭堂、道路、甚至游泳池等,都用一块块优质的大花岗岩石砌成,可说是一座坚固无比的石头城。
啊,华大,你太新型了,你太美了!
正因为你太新型,所以当时遭到部分极左人士的指责,说“华大是制造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温床”;
正因为你太美了,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惋惜地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我想应该说:“一朵鲜花插在老太婆头上”较贴切。因为惠安、晋江一带的妇女,年纪越老,头上插的饰物与鲜花越多。这样才能突出华大这朵鲜花之美;这样才能更显得古老泉州城恢复青春气色。
的确,这样一朵美丽的鲜花,为什么会插在老太婆的头上呢?
泉州能与华大结缘,可说是“冷手执个热煎堆”。原因是当时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都有为华侨子弟开设的高等学府,唯独泉州侨乡未有。所以这样的一朵鲜花,只好插在与它很不相称的泉州这位老太婆的头上。
华侨大学的建立,可说是像诸葛亮那样“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九六零年,大陆遭逢天灾人祸,许多建设项目纷纷下马,然而,华大就在这时诞生,说明它的重要性。华大当时是直属中侨委的,校长是中侨委主任廖承志。
华大说办就办,一面建设、一面教学。当时有些班级是借了别处的茅栅授课的,有的系在厦门,有的系在福州,艺术系在北京,热带作物系竟还在海南岛,可见初期办校之艰辛。直到一九六五年初,第一期工程才算初步完成,各系学生才陆续回校,喜气洋洋地享受正规校舍的教育。这时华大学生已激增至两千多人,设有中文系、政治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艺术系、医疗系、土木工程系、热带作物系等,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可是,正当华侨大学欣欣向荣之际,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几乎把华大这个初生的婴儿,扼杀在摇篮之中。
(近日华大2641班老同学在泉州集会,我因事不能参加,特发此发此组文章以示纪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