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大使
一一我的七位中国大使朋友之四
巴黎 陈湃
吴建民大使遗像
1998年夏天,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任满荣归后,初秋吴建民大使抵法履新,我代表“欧洲龙吟诗社”与巴黎各侨团一道前往戴高乐机场欢迎。
展现在我眼前的吴建民大使有三个特点:一是他不像周觉、蔡方柏大使那样高大硕壮像个老板,而是高瘦似位文弱书生;二是他穿着一件金黄色外套,黄袍加身,似个皇帝;三是他笑口常开,和蔼可亲, 没有架子。我回家后写了一首《欢迎吴建民大使抵法履新》的七绝诗,刊登在巴黎的《欧洲时报"》上(可惜此诗已找不到)。
吴建民施燕华大使伉俪在大使馆与陈湃夫妇合影
我与吴建民大使面对面交谈,是在那年中国驻法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上。吴建民大使站在大会的入口处迎接客人,当领事部主任李平参赞向吴大使说:这是陈湃先生时,吴大使马上同我握手并说:谢谢你赠诗,我珍藏了! 使我惊奇地发现,吴大使日理万机,还能在报纸上找到我的诗,并记得我的名字,他真有个最强的大脑。
中国驻法大使都是一级大使,吴建民大使能上这个位,当然有显赫的经历与出色的才华。
吴建民大使原籍江苏南京人,1939年生于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父母把他带回京读书。他聪明灵敏,品学兼优,口才了得。高中毕业后,他本想考工科,班主任劝他读外文,将来做个外交家,于是他到北京外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59毕业后,被外交部录取,还叫他专门读一年翻译。起初被派到东欧搞外事工作,1965年至1971年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等当过翻译。有一次周总理同非洲一位领导人进行重要的谈判,吴建民大使一口气翻译了6个钟头,事后周总理赞他能吃苦耐劳,办事精干。
朱镕基总理第二次访法在使馆会见侨领代表
吴建民大使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时,有点紧张,神态不自然,毛主席问他叫什么名字? 他马上回答说:我叫吴建民, 是口天吴,建设的建,人民的民。毛主席说:你的吴国早已灭亡了!吴建民大使事后想,毛主席说的吴国,是指春秋时的吴国与三国时的吴国。毛主席同他开玩笑,是为了使他不要太紧张,为他减压。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吴建民大使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在联合国他见到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增广见闻,为他日后开展外交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此后他升至外交部发言人,驻荷兰、瑞士、法国大使。吴建民大使毕生致力于我国外交事业,被认为是外交界的元老,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在担任驻法大使期间,推动了当时中法两国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互访彼此的故乡,开展了“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且建议中法互设文化中心,通过文化交流来促进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为推动中法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6月27日,在他离任前,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他荣誉勋级大将军勋章。
吴建民大使夫人施燕华参赞,是外交部英语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她是第一批进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之一;1975年至1985年期间,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口译员,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驻卢森堡大公国大使。夫妻都是大使,这又是吴大使的一大特点。施燕华参赞抵法后处事很低调,甚少露面,只是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才见她出来讲话。她专心协助丈夫做好工作,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贤内助。
lüms
吴建民大使与陈湃夫妇合影留念
本来大使是专门负责两国大事,大使馆领事部是管侨务工作的。但吴建民大使像蔡方柏大使一样,很关心侨社,常见他出席巴黎侨团的大型活动,如巴黎侨团联合举行新年团拜,侨团春节彩妆游行等。
可能是“同行如敌国”吧,巴黎有两位华人大商家,老是合不来。有一次吴大使专门招集各侨团代表开个大会,调解此两位商人的纷争,号召所有爱国华侨、华人要团结一致。大使亲自出面开会调解华人纷争,这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次。吴大使的亲民政策,自然受到广大侨胞的欢迎!
巴黎中华文学社是个不牟利的民间文化侨团,其《巴黎文学》杂志季刊的宗旨是"写诗要写爱国诗;作文要作颂侨文"。它于2000年3月18日成立时,吴建民大使特派一等秘书王忠孝先生前来祝贺。同年国庆节时,吴建民大使还在招待会上接见了文学社的全体代表,赞扬文学社是个爱祖国、爱侨社的文化团体,还说《巴黎文学》杂志办得好!吴大使日理万机,废寝忘餐,还有空关注《巴黎文学》杂志,使我们很感动。
左起:吴建民大使 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 陈湃
2001年8月23日上午9时,中国海军军舰“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缓缓离开上海吴淞军港,应邀前往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四国进行友好访问。抵法后停泊在大西洋位于布列塔尼(Brest)市的海军基地。尽管该市离巴黎有400多公里,但法国各侨团仍组团去欢迎,文学社当然也不例外。上午九时,拿着五星红旗的全体华侨华人,在岸边排成一字形的欢迎队伍;“深圳”号导弹驱逐舰缓缓地驶进码头,舰上全体官兵穿着雪白色的海军礼服,排列在舰舷上向岸边的欢迎人群挥手致谢。蓝色的海洋,白色的军服,鲜红的旗帜与热烈欢迎口号,组成一幅艳丽的图画,一曲欢欣的乐章。
陈湃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军舰第一”,逗得吴建民大使哈哈大笑
当吴建民大使走上军舰,经过长长的欢迎队伍,当他看到“巴黎中华文学社”的旗帜时,他停下来向我们问好!我竖着大拇指说:"中国海军第一",逗得吴大使哈哈大笑起来,真有点像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大笑的模样。这个千刻难逢的瞬间举动,马上被记者拍了下来。吴大使说:那你写一首欢迎海军的诗嘛,我点头说好! 大约15分钟后,一首《欢迎中国海军首次访法》的七律诗初稿完成,赶在吴大使回程时,交给他看。诗曰:
迎风破浪越洋行,中法双军固友情。
船上官兵舷板列,岸边龙裔彩旗迎。
艨艟自造侨胞喜,导弹精研魍魉惊。
昔日清廷蒙耻辱,今朝我舰振华声。
吴建民大使看后说第三联对得工整, 写出了我海军的军威;第四联用新旧对比法, 展示出新中国的国威,此诗我收藏了。
关于" 导弹精研" 四写,是有些来由的:2000年夏天,内子在巴黎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医生不小心触伤了一条声带,几乎不能发声。有两位《人民日报》的记者建议我们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检查一下。他们说认识几位特级专家,叫我们马上去,因为十天八天后,这些专家就要随中央首长出国访问。于是我随即关闭酒家一个月,带了六万法郎(相当于八万人民币) 另加儿子的一张金卡直飞北京。一到达北京机场,那两位朋友直接把我们送到五棵松附近的解放军总医院。经过三位专家详细的看了病历及汇诊后,肯定了法国医生手术的高明,说影响的声带会慢慢恢复的,建议内子每天到医院做物理治疗,为期半月,我也乘机治疗膝盖的关节風湿病。半个月治疗结束收费时,我以为要缴纳几万元人民币医疗及药费的。因为我们无医保,又是国外华人,收费标准要大提高。在别的医院,单单一次挂号费,就要收华人一百多元人民币。可是在结账时,两人一共只收我们一百多元人民币,说我是"援越抗美"老兵,特别优待。原来《人民日报》的一位朋友,把我的一本《越战亲历记》书,送给了专家们。
陈湃夫妇与深圳舰上的军官合影
为了感谢祖国与军队医好了内子的病及对我的关怀,我决定到上海、厦门、泉州华侨大学母校及东北三省旅行,把那五万多法郎消费完后才回巴黎。我们到达鞍山,经过了一番查询,终于在空军干休所,找到了阔别了34的年沈阳军区空军高炮一师副政委董雪星义兄。当年我们一起入越南实行"援越抗美" 战争,把美国飞机打得落花流水,我们在战火中结成兄弟。董政委对我说:我们的空军高炮一师早已变成导弹八团了。我们的导弹是精制的,射得远、打得准,如果美国航母敢再次进入黄海惹事生非,我们的导弹是不怕它的。故这次我能写上"导弹精研魍魉惊"之句, 不然我是写不出来的。
大约2002年,朱镕基总理再次访法,在大使馆接见侨领代表,我也有幸参加。吴建民大使对我说,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你一定又要写诗吧?我说是的,等我写好后请您指正。回家后的当天晚,我写了一首《欢迎中国总理朱镕基再次访法》的七律诗:
星旗猎猎灿晴空,铁骨铮铮又见翁。
守洁倡廉如海瑞,锄贪铲腐若包公。
运筹帷幄小康建,夺席谈经万国融。
欧亚论坛先声夺,法邦再访起旋风。
连同1998年4月6日,朱镕基第一次访法时写的一首旧作,一起收集,准备于适当时候交给吴大使指正。
《朱镕基总理于法国国宾馆
接见法国侨领代表感赋》
花都四月气和融,宾馆星旗火样红。
侨领扬眉腾正气,亲人妙语沐春风。
三中策略民康富,廿载营谋国裕隆。
总理旋风绕铁塔,法中友谊贯长虹。
在不久的国庆招待会上,我把这两首诗送呈吴建民大使,他照例很高兴,又说要好好收藏。吴大使是著书的,看来他对资料的收集方面很重视。
2003年在侨团欢送吴建民大使任荣归的宴会上,吴大使同陈湃握手告别
2003年夏天,吴建民大使任满荣归后,随即于7月到2008年4月,任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主任;2003年12月,出任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2005年3月,出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大使退而不休,我常常见他在中央电视四台论述国际大事。他满腹经纶,口才出众,我很佩服他。每逢见他评论,我总是耐心地听完,我是他的粉丝。
2016年6月17日下午三点,吴大使在北京参加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青委会成立大会,并发表简短讲话。这是吴建民遭遇车祸的最后一次公开活动。2016年6月18日凌晨4时许,吴建民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终年77岁。
吴建民大使突然意外逝世消息惊动全球,特别是法国政界、侨界,都为他惋惜,纷纷到中国驻法使馆吴建民的灵堂拜祭,其中也有巴黎中华文学社的代表。
吴建民大使虽然离开多年,但他的笑容、口才、平易人的作风,特别是他那件独特的金色外套,常在我脑海里发生涟漪。吴建民大使虽死犹生!
2024年1月10日 作于巴黎
陈湃简介:
陈旺祺,字天祥,号中子,笔名陈湃,以笔名行。原籍广东东莞,出生于柬埔寨。高中毕业于上海“控江中学”;大学毕业于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中文系。
曾随沈阳军区空军高炮一师(31支队)与广州军区陸军高炮七十师(170支队)两度入越参战,实行援越抗美。著有《越战亲历记》等近十部著作。获巴黎市府文化勋章。
曾任广州广雅中学连长(年级组长);香港某珠宝金行经理、医务所东主;法国凡尔赛市“金荷酒家”东主;法国广东会馆秘书长、监事长;巴黎龙吟诗社社长。
现任“巴黎中华文学社”社长;《巴黎文学》杂志总编;“巴黎文学五洲诗社”社长。名字被选入《海外华人名人录》。
请光临世华文学网站:bal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