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开拓源头意义的《周易》,在我少年时候的语文、历史等官方所编的教科书中,并未提及一字,而现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个科目有没有对《易经》有过科学客观的定位与描述,限于人力,我未作调查。在民间,千百年来,《周易》被作为一部占卜的书风生水起,被江湖术士用于占卜、择日、屋宅墓丧的方位堪定等活动,甚至小孩起名,也以《周易》为幌子,大加利用。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及“周易”二字,则被认作是算命、占卜之类的举动,从而使它在人们的认识中如此神秘、陌生和遥远;而对它原本具有的宏大哲学作用就严重地被忽略了。
我不明白官方意志为何对《周易》经营家国、修养心性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视而不见,对这部开拓了中国文化道路的著作一再忽略。我觉得有必要让21世纪的至少是中国的青少年对《周易》有个初步认识,就像他们认识《史记》、《天工开物》等著作一样。让青少年科学而客观地承认《周易》的作用,并用其中的优秀思想与先人的智慧经营自己的生活,处理自己的事情,提高道德修养,消除人们读《周易》就是算命、占卜的认识误区,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本文企图通过平实而显浅的语言、日常生活接到的事物事例说明《周易》的功用与特点,希望对青少年有所帮助。
《周易》是一部成书于远古时期而由几代贤哲集体修订增补而成的哲学著作。
传说由伏羲根据天、地、山、泽、水、风、火、雷等影响人们生活的自然现象描画其形状并对其规律加以总结,得出乾、坤、艮、兑、坎、巽、离、震八个方面的图形,用两种特殊的称号阳爻“—”和阴爻“——”来表示,形成了十分严密的“阴阳系统”,这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八卦”。伏羲的八卦通过简单的图形告诉人们自然运行的道理以及朴素的哲学思想,对后人的启示影响深远。
翻开手边的《周易》,会发现,里面画的并不是八卦,而是六十四个卦,这是怎么回事呢?司马迁《报任安书》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告诉我们,周文王姬昌被囚禁在“羑里”这个地方的时候,奋发图强,把伏羲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加上注解,使《周易》的表述更精密更丰富。所以,后人又把这六十四个卦称为“文王六十四卦”。
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整理编修古书,为《周易》作了大量的注释与附加了儒家的道德观点、学术观点,使《周易》由一部占卜的著作发展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儒家文化色彩的道德修养经典。汉代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统治者的肯定并加以推行,从此儒家在中华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人们根据政治需要,制订出九种重要的儒家书籍作为历代的学生的必读课本:《周易》、《尚书》、《诗三百》、《仪礼》、《春秋》、《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人们把在编织衣物中竖着的线条叫做“经”,它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围绕着“经”的所编织的横着的线条叫“纬”,起辅助作用;在文化上,人们把重要的书籍叫做“典”。出于对上面所列九种书籍的推崇,它们被认为是儒家的“经典”,《周易》被称为《易经》,《诗三百》则是《诗经》。平时所说的“四书五经”的则是指这九部著作。在古代编定经典叙次的时候,《易经》总是被放在第一位,所以人们把《易经》认为是“群经之始”。
《周易》是一部先贤以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行为作例子,用朴素而严密的哲学思想概括、阐述社会运行规律的哲学性著作。它以“阴阳”的观念统摄整个系统,并指出,阴与阳是同时存在并且能相互转化的事物状态(性质),阴极成阳,阳尽为阴,阳中有阴,阴亦有阳,阴阳互相依赖又互相抑制,使事物(事情)处于平稳和谐的状态中,我们常常听到“否极泰来”或“泰极否来”就是阴阳、祸福、好丑转化的意思。所以,《周易》有个根本的要义,那就是“变”,即变化,变动。“周易”中的易就是具有“变化”意义的一个字。今天,我们还经常听到“改弦易帜”这个成语。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它告诉人们,不管什么事物(事情)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它所具有的性质地位是不一样的,如张三,男,40岁,在单位里他是领导,在儿子面前他是爸爸,在妻子面前他是丈夫,在父母面前是儿子,那么角色的改变,它所赋予这个角色的责任也随之改变。《周易》就是这样总结概括社会运行法则并从道德的角度要求人们遵循它的。
《周易》最初是被人用来占卜的。司马迁《史记》里有一篇专门用于记录占卜的文字,叫《龟策列传》。但是,经过孔子的注解以及从汉代起人们对儒家观点的推崇之后,《周易》的占卜功能被认为是“小用”,而经营家国天下,提高人们自身素养才是它的“大用”。清代学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它的大意是说:《易》这部书的作用,是以自然运行规律来启示人们明白道理的。所以,在《周易》的许多《象传》中都有“君子以……”这样的语句。孔子对《周易》“乾坤”两卦最为重视,阐述最为详尽。在“乾”卦中,孔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中,他又告诉人们:“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近代,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源于此。“乾”的基本属性是“健”,刚强而持久地运行,而它所包括的范围则有:天、男人、领导等“阳类”,清代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聪颖有加,心慕高远,自视甚高,年号为“乾隆”,——乾已经是十分刚健进取的状态,他还要比“乾”更高一些,在“乾”之上高高隆起,由此名可见其理想与抱负。“坤”的基本属性是柔顺、包容、坚贞,它所包括的范围是地、女人、下属等“阴类”。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很多女性的名字,都有个“坤”字,则是无意中传承了这个卦的性质。吉利话中有一句叫“六六大顺”。为什么“六”就是顺呢?坤卦里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当我们处于在坤的角色或地位时,应“用六”——意即:忠贞、柔顺、谨慎。历史上的诸葛亮,以智慧计谋著称于世,直到今天,它的名字仍然是智慧的代名词。然而,让他流芳千古的原因并非他聪明,而是他能坚守“坤”的德行,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总是忠于他所效力的集体,唐代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相济老臣心”,宋代陆游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褒扬他的忠贞而非聪明。
由此可见,《周易》在文化上、生活上、思想上总是无意地影响着中国人,直到现在。人们总是在运用《周易》的道理而自己却没有发现。它已经深深融进了中华文化的血液里了。这是我要说明《周易》的重要性的第一个方面。
二者,伏羲画八卦,是在中国无文字时代进行的。那么,汉语文字的象形性质,是不是也由于八卦的影响而产生的呢?我认为是的。八卦中的“坎”卦,右转(或左转)九十度,就是一个象形的“水”字。象形文字的产生使中华民族的思维区别于其他使用表音文字的民族,为中国有书法艺术、中国画艺术甚至建筑、音乐、服饰等领域的独特性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三,《周易》同时是一部以“喻”明理的书。每一个卦,几乎都用比喻来说明道理,如第三卦“屯”中,就以打猎来作喻。更为可贵的是:整个卦的排列就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比喻系统:以乾为男,以坤为女,乾坤相交而生后代,为“屯”;孩子成长需要教育,故有“蒙”;经过教育,知识增长,需求欲望增强,为“需”;满足不了欲望,从而争夺,引发官司,为“讼”;“讼”而未果,为“师”,以武力解决……比喻在无意中被大量地运用,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善于想象!反映到文化活动中,那产生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诗歌。因为诗歌是以想象为基础的表达强烈感情的文学样式。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历代诗歌无数,它们最初的源头是《周易》开创的,是《周易》提供能量和基础的。
第四:历代学者,研究《周易》并阐发其中道理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据清末学者梁启超指引,有一个叫焦循的人,善《周易》的研究,其成果值得参考学习。今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亦专于《周易》等古籍的思想文化研究,并试图运用其中思想指导当今日常行为,形成了著作多种,影响较大。但曾仕强观点颇有偏激之处,学习时可作取舍。
《周易》对中华文化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中华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它是历代先贤智慧的成果汇聚。如果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继承发扬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并使之为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服务,那么,《周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