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文化网

首页

  • 散文小说
  • 诗词歌赋
  • 丹青翰墨
  • 五洲诗社
  • 巴文杂志
  • 诗人专栏
  • 作家专栏
  • 陈湃诗词
  • 会员注册|登陆 | 网站管理
  •   
  • 陈湃文章
  • 四海游踪
  • 自由论坛
  • 华人风采
  • 侨社风华
  • 史海钩沉
  • 微型博客
  •   
  • 新书上架
  • 商家广告
  • 巴文圈子
  • 会员空间
  • 给我留言
  •   
  •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散文小说 >

小镇丝语---访英国水上波顿有感

作者: 李英 来源: 时间: 2021-11-08 本文已影响: 人

小镇丝语---访英国水上波顿有感                                    

 
作者:李英  


丝雨若尘。

眼前,一个童话般的小镇。


葳蕤的树木、银波粼粼的小河、古朴的石桥、斑驳的草坪和精巧的石屋——英国的科茨沃尔德(Cotswolds)的水上波顿(BOURTON-ON-THE-WATER),一个建在水上的小镇。

多年前好友曾说:就想在英国的小镇上住几天。林语堂的“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也镌刻在脑海里。这不,七月,骄阳似火,揣着期望的我不远万里飞到了这里。

这是怎样的一种清幽空翠!浓淡相间、高低错落、气韵飘逸的夏绿令你心醉。刚下车,游客便在这幽澹迷梦般的绿色里兴奋地四散开来,取景拍摄、欢笑嬉戏。
不过,这灵动的绿色只是小镇的一个背景,请听我对小镇美的诠释。

小镇之美在于它的恬静和柔婉。
细雨不知何时停了。婆娑的大树把阴凉洒在落叶的草坪上,羽毛匀净的鸽子悠闲地散着步,可爱的狗儿在低嗅着草地,三三俩俩的游人在寻觅怡人的风景。咖啡厅、餐厅、商店外有人在懒散地闲逛,长椅上也懒庸地坐着看风景的人。空气中飘逸着不知谁哼的轻快的歌声。清澈见底的疾风(Windrush River)河上,白尾野鸭自在地凫游着,旋打着水花。


街道上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没有行色匆匆的人群,没有纷扬的尘嚣,河对岸小村更是恍若隔世的宁静。静和慢是小镇生活的主韵律。这静里透着对生活感恩满足的安逸,这慢里抒发的是对生活的从容和潇洒。

这是一幅令我感动的画面:在一个家门口的小小花园里,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正推着小型的电动割草机绕着园中花坛在修剪草坪,周遭的鲜花自然形成一个围篱。侧面微笑的她在鲜花丛中是那么的安娴宁静、怡然自得。

一方园田,几朵鲜花;斜倚闲窗,啜茗品茶;呷口词香,弹吟清曲,让岁月静好地流淌,这种小镇生活的恬静和柔婉,是人心灵里三生绕指的柔情。

小镇之美在于它的活力和对心灵的叩击。
英国的天气真是多变,乌云漫过,细雨霏霏。我们冒雨前行。

洁净的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热情如朝霞般灿丽的繁花,隐约在空气中浮动的花香,光影斑驳的树阴,美的意蕴泛溢整个小镇。这光、影、花、香给我的心灵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看那用鲜花和绿藤装饰的精巧的古色木屋,仿佛住着童话里的精灵。

再看那蜜色石头堆砌的矮墙,枯木造就的围栅,都覆满了素馨的小花,或白或蓝或紫;还有那挂在屋檐、墙腰或树枝上的花篮,造型各异,极蕴情味,令人心怡。
到处都是莫奈①光与影绝妙的组合。

天色转为轻阴。

我们转进了一个精妙的园林。一方萋萋的草坪,坪东立着一棵心形绿叶、繁茂美丽、不高但粗壮的树。新奇的是树下挂着三个大“鸟窝”,用枯枝编成粽子形状的“鸟窝”!但窝里可不是鸟,是长势茂盛的不知名的绿叶植物。坪北葱郁的灌木下高低有序的花朵争奇竞妍。灌木后爬满绿藤的木栅栏上还立着一只白色大眼“猫头鹰”!坪西一座两层蜜色的小楼,且不说那些穿插有致的鲜花和藤蔓,单是门前矗立的几座蘑菇状的石墩以及用大小、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石头垒成的低矮围墙,就给人一种似曾熟悉,但又的确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好像从前世缓缓走来,撩起你心里一片涟漪。

我赞美小镇的主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这块土地我想一定还是荒野吧。似乎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以优美来报答造物主,那么造物主就会让你在潺潺的溪流中舞蹈。

我的生命里有也有这样一种执着:我爱这个世界,珍惜我的生命。哪怕我的周遭是荒地和荆棘,我也会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垦它,让我的世界开满鲜花,我会在这个烟霭纷扰的世界里且歌且舞。


小镇之美在于它内涵的丰厚和隽永。
如果说“人因慧其内而悠长”,那么小镇也因蕴其内而动人。经过数百年的浸染,小镇沉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虽是夏末,春的余音仍缭绕着古韵悠悠的小镇。那一幢幢蜜色的用鲜花装饰的石屋都有百年的历史。据说早期的科茨沃尔德地区因盛产羊毛而得到发展,经济上的富足使人们建造了那些造型优美且古朴淳厚的房子,并保留至今。虽然岁月的刻痕使壁色驳残,但越发显现时光的内涵,绽放历史的光影。

让人无限感概的还是由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庄汇入泰晤士河的疾风河,它无法留住时光的波浪,但把岁月的刻痕挽在心头。河上有五座无栏杆的蜜色拱形石桥,坡度平缓,桥身低矮,都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最古老的一座叫The Mill Bridge(“磨坊桥”),桥身上刻着建造的岁月1654年。它们像厚重的积木般地搭建在河的两岸,将公路和小镇连接起来。正是这桥这河,伯顿被称作科茨沃尔德的“威尼斯”。一道冷烟,三分梦雨,忍看西风老古桥!那桥身褐色的斑点,渗发出岁月的积淀,令人产生浓郁的沧桑感。

回眸处,小镇的美定格在眼里,萦回在心头。


                              
 
 

0

上一篇:(10)《巴黎文学》文章刊 下一篇:(9)《巴黎文学五洲诗社》文章刊 散文四篇

相关阅读

  • 巴黎中华文学
  • QQ:369234489

最新排行

  • (9)《巴黎文学》文章刊 散文四篇
  • (10)《巴黎文学》文章刊
  • 小镇丝语---访英国水上波顿有感
  • 绿杨飞絮里,醉眼看扬州
  • (8)《巴黎文学》 文章刊《生命的震撼
  • (7)《巴黎文学》 文章刊《寻找精神家
  • 我的姥姥姥爷
  • 小小看戏与迅哥看社戏

站长特荐

  • (9)《巴黎文学》文章刊 散文四篇
  • 罗铸元:不老的传说.永生的风凰
  • (10)《巴黎文学》文章刊
  • 黄昏,路过郎木寺
  • 老家的那些树 出武祥
  • (8)《巴黎文学》 文章刊《生命的震撼
  • (3)《巴黎文学》 文章刊 《北欧小巷》
  • 散文欣赏之2
  • 回乡 作者 新伟
  • 刘半县遭遇康百万
  • 《出岫集》序 陈文林
  • (7)《巴黎文学》 文章刊《寻找精神家
CopyRight © 2011-2021 世界华人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