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强:公而忘私 助人为乐
在巴黎,一提起黄少强先生的高姓大名,似乎是无人不识。但真正了解他过去光荣历史的人,恐怕不很多,因此,有简略介绍的必要。
教学改革堪称颂 国语推行实可夸
尽管世界已进入文明的廿世纪中期,然而,在柬埔寨柴桢省北燕镇,百馀户广东东莞华侨,仍保持着半封建式的纯朴的家乡风俗。在教学上还是“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私塾学堂,不知国语、常识、算术、体育等课程为何物。直至一九五零年黄少强先生持其合格的教师证,向有关当局申请立案,在北燕镇开办“实用学校”,才使该镇的教育制度,迅速赶上时代的步伐。
“实用学校”小学一至四年级共有六十多名学生,黄先生一人担负起全部的教学课程,采用国语(普通话)教学。起初有部分家长们看到音乐、体育课,认为“勤有功,戏无益”,而有些微言。但不久,他们看见自己的儿女能叽叽咕咕的讲起新潮的国语,又识字,又会计数,又有礼貌,就喜形于色,大加赞赏。于是,一股学习国语的热潮很快吹遍全镇。晚上男女青年提着油灯去学校要求学习新文化。不到一年,全镇的青少年男女几乎全部会讲国语,成绩斐然。
黄先生有使不完的劲头,除白天、晚上都要教学外,还组织音乐班,成立舞狮队。每年八月中秋还举办提灯巡行庆祝晚会,他亲自带头随行随唱,邻近乡村的中、柬人士都来观赏,热闹非常。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只凭自已一人之力,居然举办起一个节目多姿多彩的大型文艺晚会,轰动远近,获各界好评。短短的一年,“实用学校”之名,风行四乡。第二年,从四乡来求学的人,剧增至近百人。黄先生特地从越南茶荣市聘请了一位女教师丁群珍来助教,如虎添翼地把教学工作推向新高潮:书声、歌声、乐声处处可闻。使一个沉静、守旧、封建式的异国乡镇,呈现一片热气腾腾的新面貌。可惜好景不长,黄先生只教了两年,“实用学校”因政局混乱而被迫停办。时隔五十年的今天,一提起此事,北燕人仍然不会忘记黄先生对该镇的贡献。
茹苦含辛承父业 袖长善舞振家声
黄先生不但是个出色的教育者,而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父亲黄锡记在柴桢市只做(此)些铜铁的小手工业者,劳碌一生,进展不大。黄先生停执教鞭后,回家改行经商,继承父业。他眼光独到,看准了交通运输与建筑行业将有较大的发展,于是下决心将店铺改营五金、建筑器材、电器和汽车零件。果然四季兴隆,财源滚滚,生意越做越大,后来竟成为政府定点的供应商。就是说,柬埔寨政府在地当所需的器材,专向黄先生店铺购买。不出十年,他已成为腰缠万贯的著名商贾,使人刮目相看。
满腹经纶通四语 一腔热血著双书
黄先生少年聪敏,渴望上进,家境清贫阻止不了他求学之心。他小时拜冯先生为师,学习古文。后得亲友资助,负笈越南堤岸,先后攻读于平善、知用和义安学校。后来专攻法文两年,旋又钻研国语和越语。在求学时期,他囊萤映雪,孜孜不倦,每考成绩必佳,素为师长器重和同学羡慕,是苦学成材之士。在生意滔滔,日理万机,而又社交频繁的年代,他已进入中年。常云 “人到中年万事休”,而他却是“人到中年更学求”。不管怎样忙碌,每天晚上,他都坚持学习柬文两小时,风雨不改,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经过数年的苦学,终于又给他吃透了一门外语,成为精通华、越、法、柬四国文字的专才。使人惊奇的是,他只业余读了几年柬文,竟然能在两年的时间内,先后出版了《棉华字?》、《棉语必读》两本柬文巨著,轰动侨社。对华人学习柬语,对促进中柬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昔日风华获奖章 今朝伏枥为华群
黄先生对侨社教育、慈善、公益事业,出钱出力,全力以赴。他曾任柴桢“华侨公立学校”和“华侨总会”董事、理事;“华青体育会”理事等职。自从黄先生当起“中联体育会”主席后,业务大进:篮球、乒乓球队常与外省球队一较高下,声威远播。他又成立了管弦乐队和中国京鼓队,喜事助兴,白事致哀。每年春节,中联醒狮队还到各个家庭贺岁。最使黄先生欣慰的,是“中联体育会”建成一间面积相当大的会址,奠下了永久基业。该会还受侨胞妥托,管理华侨墓园。在黄先生推动下,乡亲们大解善囊,在墓园内建立一座避风雨亭,亭内编入了先人名单,以资考核。可以说,当年黄少强先生对促进中柬友谊,对促进侨社的团结与进步,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四年,黄先生先后荣获柬埔寨皇国政府御颁银质勋章和骑士勋章两枚,为当地华侨争取了荣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