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粉笔带到棺材里去”——傅幼英先生的意愿
在一个阳光暖和的下午,于巴黎十三区元新饭店,我拜访到了久违的傅幼英先生,他在介绍自己时说:如果按照中国年岁的算法,已经是八十岁了。傅幼英精神爽朗,热情地招呼我品尝元新饭店的招牌菜——海南鸡饭。在一杯牛奶咖啡的纯纯浓香中,这位一辈子从事文教工作的教师打开了话匣。
傅幼英生于柬埔寨,父亲傅高升是潮州籍商人,在金边做杂货生意,育有八男四女,傅幼英在兄弟中排行第六。
傅幼英就读于金边端华中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到1970年期间,先后在柬埔寨磅通省东咬双市东华学校、磅针市培华学校、三州府新民学校、贡不广育学校、金边端华中学等学校任教。教授的科目包括文科、音乐、体育等。其中,尤爱篮球运动,学生时期及上世纪50年代,他代表端华中学篮球队、磅针省日出篮球队、贡不省红白篮球队,多次参加柬埔寨“省际”篮球银杯赛。当时,柬埔寨省际篮球最强的有四队:柴桢省的华青队,马德望省的马华队,磅针省的日出队,贡不省的红白队。而傅幼英能代表磅针日出队和贡不红白队参加竞赛,可见他是一位篮球好手。
傅幼英说他最早接受爱国教育的记忆,要追溯到1937年,那时七岁的他由学校带领,戴着孝和侨胞们一起到金边五帮公所(潮州帮、广肇帮、福建帮、客家帮、海南帮)参加纪念“七七”卢沟桥事件追悼会。这次追悼会对他的教育很大,奠定他一生的爱国思想。
傅幼英在柬埔寨从事爱国教育工作20载,他说起初他的理想不是当教师,但柬埔寨的体育教师人材缺少,在朋友的推荐下,应聘于一间小学当体育教师,并兼当地侨青篮球队教练。
结果他爱上了教育这行业,并把它当作终身职业。
1970年3月柬埔寨发生政变,时局动乱,傅幼英只好于次年到澳门去。在柬埔寨爱国侨领邱成章先生的介绍下,他参加了澳门归侨总会。当时的政治局势是印尼排华、缅甸排华、柬埔寨政变,避难到澳门的年轻人除了每天做工外,就没有什么康乐活动。为了让他们能接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傅幼英和康乐部黎振强先生一起,连同印尼、柬埔寨、缅甸等归侨朋友组织华青男女篮球队。1973年,篮球队参加澳门篮球乙组公开赛,男篮获得亚军,女篮也取得良好成绩。
除了篮球队,侨青们还组织了歌咏队、舞蹈组。每逢周末及周日晚间,各地侨青相聚在会所礼堂,球员总结练球经验,文艺组员排练节目,学生们交换学习心得。就这样,通过一系列康乐、文教活动,使归侨青年亲身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这段在澳门的动人往事,也给他本人增加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因家庭团聚,傅幼英于1983年移居法国,在巴黎,他重燃了教育工作的烈火,于是联同志同道合好友,一起参加创办潮州会中文补习学校。开创中文班,经历很多的困难。在法国申请创建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批准,只好以中文补习学校的形式把教学坚持了下来。潮州会馆中文班从最初创建时只有两个班,56个学生,时至今日发展到按级分班、共设34个班,820多个学生。可以说,中文班办得好,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04年12月在广州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2007年11月在山东省青岛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傅幼英都代表潮州会馆文教组应邀出席,并先后在两个会上汇报了会馆的中文教学情况,与世界各地华文教育工作者探讨交流有关教学工作。傅幼英强调说:潮州会馆文教组是集体领导的,没有同仁的共同努力,就没有今天该会中文班的成绩。
如今,傅幼英年事已高,不再参与会务工作,但他还是念念不忘文教组。每周六、周日他会去看看学生上课,跟老师们讨论教学,跟家长们交换意见。对每一个送孩子来学校的家长,傅幼英都会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送孩子来学中文?家长的答案如何?傅幼英没有马上给我回答,而是讲起了一个“三代同堂”的故事:有一天,一对父子来到潮州会馆,经过自我介绍,知道他们是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客籍侨胞。父亲找中文补习班,要给儿子报读中文。他又说,自己也要学。老师们有些惊讶,毕竟他已经五十六岁了。没有过多的解释,父亲一字一顿地说,“各位先生,我在马达加斯加生长,几十年来想学习中文都没有门路,如今是难得的机会,请你们满足我这个要求好吗?”此话一出,在场的人们都被打动了。按照潮州会馆中文班的规定,没有收老年学生的先例,但却破例以“旁听生”的身份让他和儿子一同学习,老先生同意了。从此,整整一个学年,老先生从未有缺课、迟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给父子颁发了奖品和奖状。就这样,十几岁的小学生站在左边,三十多岁的老师站在中间,五十几岁的老先生站在右边,镜头一落,一张“三代同堂”的照片记录了这一段故事,在会馆中文班里传为佳话。
一个半小时访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杯牛奶咖啡也见了底。杯底的却是甜了许多。傅幼英说:我们不能忘记祖国文化,它是我们中国人的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海外华侨子弟能够有机会学习到祖国文化,能够保持中国的传统美德。母语教育传承根文化,祖国的语言和文化非常宝贵,我们的“根”不能断。
最后我问道,怎么看待海外华人青年学习法文和中文?傅幼英说,我们在法国生活与工作,要融入当地社会,学好法文是必经之路,必学之需。老一辈的华人都鼓励孩子们在学好法文的基础上也要学好中文。对于在法国的中国青年来说,学习中文就好比在屋子里多开了一个窗,透过这个窗户看出去,很广阔,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母语教学承传“根文化”。正如傅幼英所说,我们在海外从事文教工作,本意就是尽我们所能为海外的华侨教育工作出点力、做点事。傅幼英从十八岁出来教书,直到离开柬埔寨为止。到巴黎后,又在文教工作上辛勤耕耘了23年。
2
上一篇:杜绵生:服务侨社 乒乓传情 下一篇:黄少强:公而忘私 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