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国宝浏览记
文/墨耕老民(张宝昌)
由于二零一零年,大女儿在英国的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当年的七月,我和老伴以探亲的名义,到英国小住了一段时间,这个期间参观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始建于一七五三年。从一八二四年开始,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进行改建和完善,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其馆藏异常丰富,包括世界上多个种族、民族,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我国由于曾经遭受过英国的侵略,特别是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敦煌石窟管理欠缺,大量国宝流失。所以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比其他国家的更多。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情结,所以在参观时,对别的国家的文物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而特别关注我们中国在那里的藏品。边看边记。
博物馆里的中国藏品可谓不胜枚举。主要集中在两个展厅。分别在东侧的二层和三层楼上。在两个展厅外的楼梯口,矗立着一尊高五六米,粗一米多钢筋水泥结构的观世音塑像。同时,在每个展厅门口墙上画着一枝淡紫色的兰花,下边写着CHINA。
进入下面的展厅,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个有两米来高的大肚青花瓷瓶。下边地面矮平台上,摆放着许多小型的瓷器,瓷佛,唐三彩等。接着摆放的是几十件古代青铜器。鼎鐏觞剑之类的。在其旁边,显眼地立着一米多高的秦琼、尉迟恭两尊青铜像。接着是银器,漆器,陶器,木雕,泥烧的牌坊、影壁等。厅中间有几个玻璃柜,分别摆放着皇冠、凤冠、龙袍、大玉瓕、如意、玉佩,鎏金的小舍利塔,鎏金的站着多位观世音的八瓣荷花座,鎏金的多手多面佛等。展厅的东南角,地面上摆放三四张魏碑书法拓片。旁边悬挂一幅康有为的行书立轴。上面写着:"迈华巅,观浮云,风不摇,雨不薄,心安吉,无患咎 "。这里不难看出英国的史学界对中国近代这位君主立宪制的代表人物是情有独钟的。
楼上展厅主要是中国的绘画文物。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安放在一米高台上的电子显示屏。屏幕上反复放映着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并记》工笔人物画;宋徽宗赵佶的廋金体书法作品;项子京珍藏的"彤管方"三个字的行书字帖。从展示的方式上可以看出其藏品的年代久远和彌足珍贵。往里走,可以看见布置在墙上的绘画作品。其中,有民间的年画,如天官赐福图,灶王爷,门神爷,财神爷,百子图等。 有界画,北京故宫南北中轴线图。有工笔花鸟画,如高抗画的绿竹螳螂图;金闆丁氏画的花篮;丁应宗画的白玉兰,海棠;姑苏丁亮先画的《喜上眉梢》图。有风景人物画,如邵光萍画的《浦江晨妝图》,素描鲁迅头像,戴头盔的建筑工人像等。有反映清朝对外战争画,如《呼尔满大捷》、《黒水围解》、《鄂西垒扎拉图之战》等。有佛事佛像画,如西方极乐世界等。厅中间有两个玻璃柜,陈放着画谱画册。 如《芥子园画传》、《十竹斋书画谱》、《避暑山庄画册》、《御制耕织图》、《十二月采茶歌》等。
除了以上两个展厅之外,在世界钱币史展厅,展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如刀形、叉形、园形方孔的铜币,银币袁大头,金元宝,金条,纸币,代金券等。在科技史馆,展出了中国一大一小两个算盘。把算盘看成计算机的起点。
在纪念品销售部门外,我还意外地看到了三幅中国祝寿画。一幅是仙女献寿工笔画。画一个梳着唐人发髻衣带飘飘手捧大桃满面春风的美女。下边用黒体字写着"国庆"二字。另一幅画一株桃树,树上结满大鲜桃。下边用楷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还有一幅寿桃扇面。我看了之后,感到很亲切。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的思续是复杂的。有国宝流失、被抢的耻辱和愤怒;有对国宝所反映的中华文明被广泛传播的欣慰;还有英国人民对当代中国执政党、政府和人民所表示的友好,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也有对早在二百年前英国人就懂得利用文物,传播世界文明,拉动旅游经济的佩服。
作者:墨耕老民张宝昌
2010年10月初稿
2018 年12月31日修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