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皇帝赏识的近侍——论十常侍
作者 余宾
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十常侍,我们讨论十常侍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职场的朋友,要想混得好,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对你的老板或者上司要好;第二、要与朋友同事形成团体,不耍个人英雄主义。下面我们慢慢分析。
一提到讨论十常侍,可能很多朋友都要笑,十常侍有什么可讨论的?你这不是瞎掰和吗?不仅朋友们会这样说,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会这么认为。但是,如果十常侍真的没有一点点可取之处,他们能够众星捧月一般围在皇帝身边?如果十常侍真的没有一点点可取之处,他们能够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吗?所以,十常侍身上一定有值得我们讨论的东西,说不定这些东西对我们还非常有用。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十常侍。所谓十常侍,就是指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那么,十常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认为:这十常侍既不是什么枭雄,也不是什么奸雄,更不是什么英雄。他们就是一群受宠的近臣而已,就算疯狂一点点,他也就只是一群受宠的近臣。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十常侍不是枭雄,也不是奸雄,,也不是英雄。十常侍没有怎么杀人,更没有滥杀无辜,他们不是枭雄,不是奸雄,也不是英雄。众所周之,《三国演义》上的枭雄、奸雄、英雄等等,那是要杀人的,有人简直是杀人如麻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枭雄?所谓枭雄,就是指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这种人有四个特点:
1、凶狠专横。
2、指强横之徒。
3、骁勇雄豪。
4雄豪杰出的人物。
这一类人中,我给他们一个定义叫做“恶人”,董卓就是代表。董卓是怎么杀人的呢?随心所欲,想杀就杀。
那么,什么又是奸雄呢?所谓奸雄,就是“奸人的魁首,也指弄权欺世、窃取高位的人。”还有一种解释“有才智而狡詐欺世的人。”
这一类人,我也给他们一个定义,叫做“奸人”,曹操就是代表。曹操是怎么杀人的呢?找个理由就杀,有机会就杀。
最后我们看看什么英雄。所谓英雄,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所谓英雄,敢为人之所不敢为,甘当人之所不敢当。
2、所谓英雄,挽狂澜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3、所谓英雄,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当然,论述英雄含义的词汇还有很多很多,很多人都巴不得把所有溢美之辞都用来形容英雄。这一类人,我也给他们下一个定义“好人”,刘备就是代表。刘备是怎么杀人的呢?一边做好人一边杀。
实际上,这三类人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包含的,也就是说,这三类人往往既是枭雄、又是奸雄、更是英雄。董卓、曹操、刘备等等都是。
但是,《三国演义》没有用很多篇幅来写十常侍杀人,他们杀的人,屈指可数的,这十常侍中,最先弄权的人是曹节,他把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给杀了。但是,那是政治斗争,首先是窦武、陈蕃认为曹节在弄权,他们向曹节发难,要杀他,结果被曹节抢了先机,把窦武、陈蕃给杀了。从《三国演义》描述的来看,曹节是在政治斗争中的一种自卫行为,因为,曹节不杀窦武、陈蕃、那么,窦武、陈蕃就要杀曹节,要么杀人,要么被杀,那只有傻子才选择被杀,对吧。其他就好像再也没有看到有十常侍杀大臣、杀百姓的事情了,他们不像董卓,董卓可以随意杀皇帝、大臣、百姓,只要高兴杀就杀,甚至可以杀着玩,曹操也是,为了报父仇,在徐州杀戮百姓,掘人坟墓,也是无恶不作。如果十常侍想像董卓、曹操那样做,完全可以的,因为十常侍中很多人有军职的,其中的赵忠、曹节甚至做过车骑将军,蹇硕在朝廷之中曾经专掌军权。他们要想过杀人的瘾,随便找一个理由就行,比如:要杀皇帝,可以说是为江山社稷除去昏君;要杀大臣,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灭贼;要杀百姓,可以说是消灭了黄巾军;要杀俘虏,可以说是为国家除害……嘴生两张皮,理由随便说。当然,十常侍一点点枭雄、奸雄、英雄的影子都没有,那也不符合事实——要是他们一点点枭雄、奸雄、英雄的影子都没有,怎么就把什么窦武、陈蕃、何进给弄死了呢?两个大将军,一个太傅啊!窦武、陈蕃、何进也可不是吃素的啊!
《三国演义》中也叙述了这么一段话,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十常侍没有杀多少人:“却说十常侍既握重权,互相商议:但有不从己者,诛之。”意思简单明了,不顺从我的,杀!但是,没有具体说杀谁。没有!我想,可能没有杀几个“不从”的人,你要知道: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是:顺从权势,明哲保身。管他呢!有奶就是娘,那个时候,谁有奶?十常侍啊!
综上所述,十常侍不是枭雄,不是奸雄,也不是英雄。
其次,十常侍受到皇帝信任,是皇帝的近臣。十常侍受到皇帝信任到了什么程度?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呀。《三国演义》上说:“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从“崇信”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十常侍不仅被皇帝信任,而且,被皇帝崇拜,甚至“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这可是皇帝从心中发出来呼唤——“爸爸”。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张让以外,做了皇帝“爸爸”的大概就只有三个人——董卓、曹操、诸葛亮。
我们先看董卓,汉献帝尊称董卓为“尚父”什么是“尚父” 尚父,亦作“ 尚甫 ”。 指周朝 吕望,即 姜子牙。意为可尊敬的父辈。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这本来是指姜太公,大有尊称之意,把这个词说成“爸爸”,也说得过去。不过,问题的关键是,董卓是强迫汉献帝尊称自己是“爸爸”的!请问:哪个人愿意被人强迫着喊人家“爸爸”? 没有的!汉献帝的内心痛苦是可想而知,他嘴上喊着董卓“爸爸”,心里却恶狠狠地骂“董贼”。所以董卓没有享受到十常侍中张让这样的待遇。
我们再看曹操。曹操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不仅是汉献帝的老泰山,而且是汉献帝的三重老泰山,不过,问题的关键是曹操这个三重老泰山,变成了汉献帝的三座大山,压得汉献帝喘不过气来,请问:哪个人喜欢被欺负?普通人都不愿意被欺负,更不要说是汉献帝。汉献帝一定对曹操也是嘴巴上喊着“爸爸”,心中却骂着“曹贼”。所以,曹操也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当然,我们平心而论,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的那种尴尬局面,他们两个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汉献帝的责任更大。为什么这样说:
1、曹操在家庭婚姻方面对汉献帝是恩重如山。曹操是老丈人,汉献帝是女婿。众所周之,曹操不仅汉献帝的老丈人,而且是三重老丈人,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嘛。我们用脚趾头想都应该知道,曹操的老婆都是很漂亮的,他的女儿也一定不是丑陋的,不管曹操有什么目的,把三个美女女儿送给了汉献帝做老婆,汉献帝应该是捡了大便宜的,也就说曹操在家庭婚姻方面对汉献帝是恩重如山的。
2、曹操在政治上对汉献帝恩重如山。曹操和董卓、李傕、郭汜他们都一样,是权臣、奸臣。但是,曹操又和董卓、李傕、郭汜他们又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又有以下几点
(1)曹操一直让汉献帝做名义上的皇帝。曹操想不想做皇帝,想,一定是想,但是,他没有像董卓那样,把想当皇帝这个事情付诸实施,没有篡逆的行为。
(2)、曹操让汉献帝一直过着稳定的衣食无忧的帝王生活。曹操没有像董卓那样,骚扰汉献帝的后宫,董卓是要骚扰汉献帝的后宫的,是要奸污汉献帝的宫女妃嫔或者是先帝留下的公主的,曹操没有干过这个事情。曹操也没有像李傕那样克扣汉献帝的粮食的,也没有像李傕、郭汜抢皇帝让他颠沛流离的。曹操是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供奉了起来,宫殿、香车、美女,样样齐全的。
3、曹操与汉献帝的矛盾的根本症结究竟在哪里?封建专制制度!在封建专制制度之下,曹操在汉献帝面前肯定是奸臣,在汉献帝心中,你曹操就是有10个、100个女儿也应该应该送给我汉献帝享用的,但是,只要你曹操有一点不规矩,哪怕是对我汉献帝拱手施礼不规范,你就是奸臣!
如果在现代社会,曹操在汉献帝面前就不是什么奸臣了。在家庭关系中,曹操是老丈人,汉献帝是女婿。为什么老丈人不该管女婿,该管!人家曹操凭什么不该做皇帝?该做!如果是在现代社会,我想汉献帝不仅不会仇视曹操,而且还会提名让大家选举曹操做下一任国家元首。
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之下,曹操不仅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而且,他在汉献帝心中的地位也远远比不上十常侍中的张让在汉灵帝心中的地位。
最后我们看看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享受到张让的这个待遇。诸葛亮被蜀汉皇帝刘禅尊为相父,所谓相父,是特指国君对丞相的尊称,对其他重臣很少这样称呼。古代时期,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表示视之如父。同时也是一种对丞相极为尊敬的称呼。一般老的国君驾崩之后,新国君遵从父亲的意见,对待丞相(宰相)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其言听计从,恭敬有加。比如周武王的相父——姜子牙,刘禅的相父——诸葛亮。实际上也是名义上的“爸爸”,但是,这个“爸爸”喊了没有多久,刘禅和诸葛亮成了儿女亲家,既然是儿女亲家了,这个“爸爸”还怎么喊,就不再喊了。口头上也不喊,我想,不光口头上不喊,可能行动上,刘禅也不会再将诸葛亮当“爸爸”来看待了——请问:哪个人会将自己的亲家当爸爸看待的?当弟兄看待就不错啦。
所以,我说十常侍是皇帝的近臣,这个近臣的近,可能比什么辅政大臣、什么外戚大臣,甚至比什么托孤大臣还要近。比如董卓,他是辅政大臣,皇帝是面子上跟他近,实际上,心中恨之入骨,比如曹操,不仅是辅政大臣,而且是外戚大臣,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汉献帝依然是面子上跟他近,里子里对他恨之入骨。比如诸葛亮,他是托孤大臣,也是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的。
再次,十常侍是疯狂的近臣。我们知道,十常侍都是奴才爬上去的,奴才可就不像君子,君子不管处在位置都是君子,是不会疯狂的,而奴才处在底层的时候,他们是奴才,而他们上位之时,他们可就要疯狂。所以,十常侍既然受到了皇帝的信任,那么自然就要疯狂了。他们具体是怎么疯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干政。蔡邕就向汉灵帝上疏,称“乃妇寺干政之所致” 妇寺在这里就是十常侍。干政这个事情,有没有。有。《三国演义》中也记述了十常侍干政的例子,比如:汉灵帝要废长立幼,立刘协为太子,蹇硕就对汉灵帝出了这么个主意:“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就是说要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杀了大将军何进。这个主意,可真算是最大的干政,为什么这样说?何进是什么人?大将军!出主意杀大将军那还不叫干政叫什么?张让给董太后出主意,请董太后垂帘听政,并加封刘协为陈留王,封董重为骠骑将军,并且要求董太后重用他们十常侍,这也算是干政。
第二、行贿受贿、卖官鬻爵。郎中张钧就对皇帝说过:“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三国演义》上也叙述:“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巾将士索金帛,不从者奏罢职。”就是明明白白地问征讨黄巾军的有功将士要钱,不给钱就罢官。
实际上,和十常侍唱对台戏的那个何进,也是十常侍给弄上去的。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就悄悄对何进说:“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还有,何进在被杀前,张让对何进说了这么一番话“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大家想一想,何进没有对十常侍行贿,十常侍会推荐他?董卓也是“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何进通过十常侍得势以后,反过来要杀十常侍,那就又轮到十常侍给何家人送礼啦。《三国演义》中记载:“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枝已废,遂皆以金珠玩好结构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令早晚入何太后处,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什么意思,就是说:张让等见董太后一支的势力消亡了,就都用金珠古玩来结交何进的弟弟何苗和他的妈妈舞阳君,请他们早晚到何太后那里说他们的好话,因此,十常侍又得到宠幸。就这样,行贿受贿,卖官鬻爵,你送过来,我送过去,那个东汉朝廷不搞坏才怪,那个东汉王朝不搞乱才怪。
从上面的分析中,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出十常侍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那么,十常侍成功和失败的地方表现在哪里,他们取得成功的方法是什么呢?又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我们先看十常侍成功的地方和他们取得成功的方法。
第一、十常侍对皇帝或者其他主子非常好。十常侍对整个大汉王朝来说,可以说是奸臣,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多多少少影响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但对皇帝本人或者他们的主子本人来说,一定是忠臣,至少,绝大部分人是忠臣。这些人中,好像封谞对皇帝不是很忠诚,但是,又没有确凿证据,《三国演义》上是这样说的:帝曰:“封谞作乱,其事不明。……是说了黄巾军首领马元义结交封谞,以为内应,又没有具体说封谞怎么帮助马元义的。但是,封谞作为皇帝的近臣,他是绝对对皇帝很好。有人就提出疑问:当时的皇帝汉灵帝是昏君,他会不会昏到把对他好的人当坏人,把对他坏的人当好人?但是,我告诉你:汉灵帝是昏君不假,可是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谁对他好,他会看不出来?所以说,十常侍对当时的皇帝一定是非常好的,不仅如此,十常侍对他们的主子应该都是非常好。有这么一段资料,可以说人家十常侍对皇帝是真正的好,当袁绍等杀进皇宫的时候,张让等人带着当时的皇帝逃命,来到黄河边上,张让等人悲痛地哭着向天子告辞说:“我等灭绝,天下大乱啊!希望陛下自己爱惜自己!”说完,都投河自杀。请问,如果十常侍对皇帝没有感情,他们哭什么?有人说那是装的,我告诉你,真的感情装是装不出来的。如果十常侍对皇帝没有感情,直接拉着皇帝投河算了,反正来个鱼死网破。实际上,当年何进的妹妹何皇后是十常侍的主子的时候,人家十常侍对她一样很好,有资料这样说:何进在被杀之前,张让这样说他:“天下大乱,也不仅仅是我辈的罪。先帝曾经与太后不和,几乎把太后废了,我们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和悦先帝之意,只想依托你何氏的门户而已。现在居然要杀灭我们的种族,太过分了吧?您说宫中污秽肮脏,公卿以下忠诚廉洁的是谁呢?”由此可以看出,十常侍对皇帝或者其他主子非常好。这就是十常侍成功的关键。这一点,给我们有没有启发?有!这个启发应该大了去了。这个启发就是:任何人在单位中,一定要对自己的领导好,这样做,至少说你不会有什么领导刁难,或者在同等条件下,受到领导刁难的次数要少得多。我们现代社会,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副职都还要受排挤呢?其中一点主要是和主要领导勾心斗角,主要是来自领导的刁难,当副职与主要领导斗法的时候,受伤害的往往是副职。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那种欺软怕恶的所谓主要领导,但是,这种领导毕竟是少数。
第二、形成团体,不耍个人英雄主义。在这里,我们先讲一讲个人英雄主义。什么是个人英雄主义: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出风头!十常侍中的每个人都没有这样做,他们形成了一个团体,团结在了一起。有一句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十常侍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可以说牢牢抱成团,至少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人牢牢抱成团了。每逢大事,他们就在一起商议对策。在危急的时候,张让等人只是出卖了了十常侍中的蹇硕。实际上,蹇硕自己本身应该对自己出的杀何进的主意负责,这种出卖也可以说不是出卖。十常侍形成团体,不耍个人英雄主义,这是十常侍成功的方法,当然,这也是他们失败的根源,我们一会儿再接着讲。这一点,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在职场之中,一定不要耍个人英雄主义,一定要和自己的朋友形成团体,当然,这个团体肯定是对自己有益,对你自己的单位有益,如果结成那种专门对抗领导、投机钻营、专挖单位墙角的团体,那就是非法团体了。
上面说了十常侍成功的地方,那么十常侍又是怎么失败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胡乱干政。干政,就是干涉政事。在古代应该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现代社会,政治家也不喜欢别人来干政。我在这儿当皇帝当官,干得好好的,你多什么嘴?你这不是讨厌吗?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干政有两种,一种是好的干政,一种是坏的干政。只要你干政是好的,不仅不是大逆不道,而且是大有好处的。比如:长孙皇后就干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怎么干的?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唐太宗的大臣魏征老在李世民前面叨叨叨,一点不给李世民留面子,李世民很生气,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说:“一定要杀了他!”长孙皇后听了怎么做的,立即换上朝服,给李世民下跪贺喜,长孙皇后说:“妾闻‘主名臣直’,今魏征直,可见陛下明。”意思是:“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个政就干得好,可以说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则天在唐高宗的时候也干政,她这个干政就为唐高宗治理天下做了很多贡献。坏的干政,那就太多了。比如:咸丰皇帝的近侍就调唆他去逛妓院。这个政干得呀,让那个咸丰简直臭不可闻。那么,十常侍是怎样干政的呢?我想主要是后者。《三国演义》中明确记载道“长沙贼区星作乱;渔阳张举、张纯反:举称天子,纯称大将军。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这个就是胡作非为了,“假帝诏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讨区星,不五十日,报捷,江夏平,诏封坚为乌程侯。……”请问你十常侍是大将军吗?是丞相吗?这是人家大将军或者丞相的事情,你这样做,这可就是越权了,另外,蹇硕向皇帝献计要诛杀大将军何进,这可不得了,那可就是政变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我们就不一一举例。由于十常侍胡乱干政,导致他们和大臣们的矛盾越来越深,从而最终走向灭亡。
第二、结党营私。十常侍不是形成了团体吗?对,他们这个团体,好像不怎么干好事,主要是结党营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朋比为奸。《三国演义》上说他们朋比为奸。
2,索取金银。十常侍可不是一般的受贿了,一般的受贿,是下级给了上级钱财,上级也要假意推辞一番,然后收下。那十常侍可就不得了,主动地索取。《三国演义》上这样叙述: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巾将士索金帛……。你给不给?不给!不管你有多大功劳,罢官!
3、行贿受贿。十常侍既然敢向将士索要钱财,那受贿,就可是家常便饭了。十常侍不仅让他的下属送钱,自己倒霉的时候,也要向别人行贿。《三国演义》上叙述: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枝已废,遂皆以金珠玩好结构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让等转告何苗,又多送贿赂……这样你送过来我送过去,国家不搞坏,谁会相信?朝中正直的大臣,不恨他们,谁会相信?老百姓不反抗他们,谁会相信?
正是由于十常侍胡乱干政、结党营私,使得他们从受宠的荣光中最终走向毁灭。
总之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十常侍的成功之道也隐含着他们的失败之法。那么,我们从十常侍的经验教训中应该学些东西呢?我以为向十常侍学习的东西肯定很多,比如说才华、能力等等,至少有两点我们是必须学习的。
第一、对上级一定要好。一个职场的人对上级必须要好,这种好,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尊重上级。这一点很重要。有的年轻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从不把上级放在眼里,结果,工作当中,上级老给自己小鞋穿,严重地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2、服从指挥。严格地说,只要是上级安排的工作,只要是合理的,我们作为下级,都应该保质保量地完成。
3、给你的上级提合理化的建议。对上级好,不是说只是对上级唯唯诺诺,我们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为上级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上级改进工作。
4、对上级好,不是说要用美色勾引上级,用金钱贿赂上级,这实际上不是对上级好,而是在害你的上级。我相信,只要一个下级对上级真心的好,那么,投桃报李,你也会得到很多收益。当然,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个昏官庸人,他可能把你对他的好,当成是一种软弱可欺,随时以大欺小地愚弄你,那你还在他手下呆个什么劲,跳槽或者调动工作吧。
第二、形成团体,不要耍个人英雄主义。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年轻人,只要你进了单位,就要尽可能地交朋友,和朋友形成一个团体,形成团体,至少有以下好处:1、你进入陌生环境,不会感到孤单。
2、当你在单位遇到危害的时候,不会孤立无援。
3、和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但是,我们形成团体,不要拉小团体,不能以小团体去挖单位的墙角,不能以小团体去以众暴寡,倚强凌弱。
我们作为一个职场中人,我们进入一个单位,只要我们做到这两点,我们在这个单位之中,一定会混得很不错的。
地址:中国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共华小学余冰(收)
邮编:642452
电话:158288215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