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宾品读《三国演义》
序言
作者 余宾
各位朋友,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初步探讨三国。我们现在探讨的三国,是以罗贯中著述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事件为主,以陈寿著述的历史文献《三国志》等各种资料为辅。为什么我们探讨三国不以《三国志》等历史文献等资料为依据而以《三国演义》为依据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三国演义》是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除了虚构的情节外,有很多现实主义的东西,给人的很多直接现实的启迪,而且,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中合理的虚构,也具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同样给人以很多间接现实的启迪。《三国志》虽然是一部史书,具有真实性,但是它过于简略,给人在现实主义方面的启迪则很少很少。
第二、不愿拾人牙慧。有很多著名学者已经以《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为依据完成了很多三国方面的著作,我不是学者,是凡夫俗子。如果再去以《三国志》等文献来研究三国,恐怕要拾人牙慧了。
第三、作者不同,写出来的东西就不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个社会底层的人,社会底层的人又是最务实的人,而这个社会又是“立志图王”的人,“立志图王”的人就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这种人必然对各种谋略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再者,罗贯中曾经做张士诚的宾客或者幕僚,也就是说,他不仅见过军旅景象,说不定他还给张士诚出过谋,献过策,就算没有出过谋,献过策,他也会在大脑之中思谋策略,以期一展身手,换句话说,他就算不是真正的谋略家,也至少是纸上谈兵的谋略家。纸上谈兵的谋略家,他也有务实的一面。《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蜀汉和晋朝的时候,都是吃皇粮的,而且他吃高级皇粮的。吃高级皇粮的人,可能会高高在上地看问题,至少,陈寿要比罗贯中高高在上。高高在上的人,他再严谨,他也可能只是脱离现实地搜集一些资料来进行研究。
第四、《三国志》记述简略,不可能将一个事件说清楚,《三国演义》记述略祥,有可能将一个事件说得清楚一点。实际上,真正的战斗、战役、战争都是非常复杂,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就能写完的。比如:水淹七军,是一个大战役,三国志是这样叙述的“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短短77个字就囊括完了,真有这么简单,那仗就好打了。我相信:水淹七军里面一定有很多具体战术的运用,很多谋略的运用,就是三国演义也只是记载了一些皮毛。更不要说《三国志》了。
第五、《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观点是不一定错误的。比如: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而罗贯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恰恰相反。我们抛开陈寿的观点不谈,抛开罗贯中的观点不谈,抛开所有研究三国的专家们的观点不谈,我们就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就很清楚了。假如诸葛亮真是平庸的军事家,甚至是草包,他能够率领弱小的蜀军进攻强大的魏军吗?那不是羊入虎口吗?如果诸葛亮真的是平庸的军事家,甚至是草包,那司马懿率领的强大的魏军还守个什么劲,早就出战,嘁哩喀喳,砍瓜切菜,那多痛快呀!三下五除二就把蜀军消灭了,捉了诸葛亮,灭了蜀国,以建不世之功了。这是最明显的事实了,所以我说《三国志》作者陈寿的一些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一些观点不一定是错误的。
第六、《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尊刘抑曹,什么叫做尊刘抑曹,说白了就是说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人。可是,现在很多学者通过研究,研究出来的结论是刘备是窝囊废,曹操是大英雄,大有尊曹抑刘的味道。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也是用自己的脑袋去想一想,就清楚了。刘备在危难之际,带着百姓逃命,曹操为了给父亲报仇,进攻徐州时,杀了很多无辜百姓。再比如:曹操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对汉献帝可谓是恩重如山,而且还是三座山,但是,汉献帝对曹操却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为什么?说明在汉献帝眼中曹操就是一个奸臣,曹操肯定对汉献帝不好,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说不定就有篡逆逼宫之类的事情。而奸臣不仅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坏人。而刘备,他一个女儿也没有嫁给汉献帝,虽然是他向汉献帝攀了亲,但是汉献帝认了他这个亲,不仅认了他这个皇叔,而且还封了他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没有看到有汉献帝恨刘备的地方?为什么?刘备虽然早想做皇帝,但是,他在汉献帝面前谨守了臣节,没有做任何僭越之事。
第七、《三国演义》曾经被作为一部兵书来研究,而《三国志》没有被作为兵书来研究。清朝入关以前,就把《三国演义》作为作战文件发给将士们,可见它的实用价值多么大。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我研究的三国,不是《三国志》中的三国,也不是那些史学界研究的三国,而是《三国演义》中三国,所以,我研究的三国人物,不一定是历史人物,或者不一定完全是历史人物,但他们一定是一种三国人物现象,我研究的三国事件,不一定是历史事件,或者不一定完全是历史事件,但它们一定是一种三国事件现象。而这种三国人物现象和三国事件现象一定比三国历史人物和三国历史事件更能揭示很多本质的东西。
那么,我们分析讨论《三国演义》的方法是什么呢?主要用推理的方法,因为只有用推理的方法,才能够使人信服。尽可能不去搞什么引经据典的东西,引经据典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谁说的,接下来又是谁说,还不如我们用脑子去想的。同时,我们先分析具体的人物,然后分析具体的事件,谋略等,尽可能让大家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地址:中国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共华小学余冰(收)
邮编:642452
电话:158288215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