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真正的成功之道
作者 余宾
笔者看了一些关于厚黑学的文章,说什么三国人物成功与失败完全是靠是否运用厚黑学,如果运用了,就能成功,没有运用,就不能成功,例证主要是曹操心黑,成就中原霸业,刘备脸厚,成就了蜀中霸业,孙权虽然不能尽取二人之长,也成就了江东霸业,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以及司马炎厚黑到底,故而一统天下。这些观点,虽然有理,但是,笔者并不完全赞同。
一,黑心到底,并不成功。
黑心到底,并不成功。代表人物就是董卓。董卓心肠之黑,在三国时代,可以说要数第一。董卓心肠之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待皇室,欺凌秽乱。董卓对待现任皇帝母子的态度是欺凌,首先是把他们废去然后杀害,对继任皇帝的后宫进行秽乱,秽乱程度令人发指,不仅是秽乱宫廷,甚至奸污公主。这种心黑,连后来的李傕、郭汜、曹操、司马师、司马昭等都难望其项背。
第二,对待大臣,动辄就杀。董卓喜怒无常,对朝中大臣,动辄就杀,甚至灭门。袁绍的叔叔袁隗,官拜太傅,位至三公之列,因被疑为袁绍内应,被董卓满门诛杀。司空张温,被疑与袁术连结,也被董卓杀害。对这样的朝廷重臣尚且如此,更不消说一般的大臣了。
第三,对待降卒,更是虐杀。有一次,董卓宴请众官,令人将数百降卒,押至堂下,或斩首、或剜心、或剖腹……惨叫之声,不绝于耳,众官无不惊惧,唯有董卓,谈笑风生,饮食自若。
第四,对待百姓,屠杀取乐。一日,董卓到郊外打猎,见一场镇逢集,董卓令军人将场镇围定,将男人全部屠杀,女人全部抢掠,最后,将人头载回京城,只道剿贼凯旋归来。人头堆积如山,纵火焚烧,将女人赏给士卒。
就是这个心肠漆黑的人物,他并未最终成功,他的霸业也只是昙花一现。最后,惨死在他的义子吕布手下。
二,脸厚如墙,并不成功。
三国人物之中,脸皮最厚莫过于吕布。吕布是三姓家奴,他不仅甘心做人家的鹰犬,而且,还给人家当儿子。他的脸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待上司,甘做儿子。吕布,严格地讲,他只有两个上司,一个是丁原,一个是董卓。吕布先在丁原帐下做主薄,拜丁原为义父,后来,丁原反对董卓擅行废立之事,与董卓发生冲突,丁原大获全胜。董卓知其义子吕布乃见利忘义之徒,遂用李肃之计,用金珠宝贝和赤兔马诱之。吕布果然见利忘义,杀了丁原,来投董卓,又厚着脸皮,拜董卓为义父。
第二,为了立足,投靠敌人。吕布败逃出了长安,四处飘零,诸侯不容。他先投靠袁术,袁术不满吕布自恃有功而十分骄纵,所以拒绝了他。他又改投袁绍,与袁绍联手,击败黑山军,但吕布每每要求袁绍多拨军马给自己,引起袁绍猜疑,吕布又傲视袁绍众将,众将皆欲杀之,故而逃脱。在兖州与曹操相拒,为曹操击败,来到徐州,来投刘备,结果夺了刘备的徐州,刘备请曹操相助,大败吕布,吕布又求降于曹操,遭拒,被杀。
从董卓和吕布的例证,我们不难看出,光靠厚黑之术,是不能完全成功地谋求霸业的,其所谓的霸业也多是短暂的。那么,三国人物真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得当,就能成功。战略,在这里指全局性的,统领性的一种策略。其中,错误的战略称为失当的战略,正确的战略称为得当的战略。得当的战略,是三国人物成功的充分条件。实际上,东汉末年,与其说是分裂为三国,还不如说是分裂为了很多个国。比如:董卓集团算一国,吕布集团算一国,公孙瓒集团算一国,袁术集团算一国……当然,其中也包括后来的魏蜀吴三国。他们的君主名义上听命于大汉,实际上都是独立王朝,袁术集团甚至还在半路直接反了水。这些集团,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有成功一半的。成功的往往都是战略上正确的,不成功的,往往都是战略上错误的,成功一半的都是有时候战略正确有时候战略错误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成功的。这个成功的三国人物非魏国的司马懿不可。司马懿的总体战略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在曹操时代,因曹操疑之,故而,司马懿学习刘备,韬光养晦,不露锋芒,躲过了曹操的眼睛,等曹操死后,司马懿一下子就成了魏国的栋梁之臣,平定孟达的叛乱,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略,轻取孟达;平定辽东,用围而不打的战略,又轻取了公孙渊;西阻蜀汉北伐,用坚守不战,拖垮敌人的战略,使得蜀汉军马不能获取胜利;在与曹爽争权夺利之时,用装病装傻的战略又轻取了曹爽,掌控了魏国朝政,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又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完全实现了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的总体战略,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晋朝。
其次,我们再分析一下不成功的。三国人物之中,不成功的人很多。举个例子,比如袁术。袁术这个人,没有战略眼光,他的袁术集团虽然兵精粮足,但是,袁术集团的实力比起其他诸侯来说,显然不是最强的,与实力很弱的刘备集团交手,也是堪堪要败的样子,更不要说与势力强大的袁绍集团、曹操集团交手了。就是这样一种状况,袁术就敢凭着玉玺称了皇帝,岂不是把自己当成了靶子,成为众矢之的吗?不是自己找打吗?由于袁术没有战略眼光,他的小朝廷很快就瓦解了。
再次,我们分析一下成功一半的。成功一半的三国人物,也是很多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袁绍、曹操、刘备、孙权等。我们先来分析袁绍,一说到袁绍,人们都用一种鄙视的眼光去看待他,以为袁绍算个什么东西。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人家袁绍可是虎踞四州之人,取得了一小半个中国的统治权的霸主,官渡之战,那是曹操集团侥幸得胜,如果曹操军队没有烧毁乌巢的粮食,恐怕真正失败的曹操集团而不是袁绍集团。那么,袁绍为什么开始很成功呢,他的战略就是:平定四州,更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这个战略,无疑是实实在在的,是正确的,绝对不是易中天先生嘲笑的“曹操听了,肚子里好笑。”的,所以袁绍在平定四州以前,霸业基本顺风顺水。官渡之战以后,才一蹶不振,但是他还是平定了四州各处的叛乱,保住了四州。后来,袁绍集团又是怎么搞乱的呢?那就是袁绍采取了废长立幼、我行我素、赋税很高等战略,显然,这些战略无疑是错误的,所以,导致了袁绍集团的最终失败。我们再看曹操的战略是“以道御之”和“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曹操集团统一北方以前也基本打得顺风顺水。统一中国北方以后,曹操的战略就不正确了。他的中原之兵,多为步骑精锐,水军尚未练成,然而,他急于消灭东吴,在赤壁与东吴鏖兵,以中原之短,击东吴之长。结果大败而回。这个时候,曹操的战略应该调整为:结好孙权,攻灭刘备。守定荆州,苦练水军。先用步兵,攻取汉中,然后蜀地。机会成熟,水陆并进,收取东吴。倘若如此,那结果就不一样了。至少都不会惨败于东吴。我们又说说刘备,刘备在得诸葛亮以前是没有什么战略的,只是猛冲猛打,结果势穷力孤,得了诸葛亮以后才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南和孙权,北拒曹操。先占荆州为家,然后,进取西川,汉中,与曹魏东吴成鼎足之势。从此,刘备集团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取得了西南地区的霸权,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但是,关羽违背诸葛亮“南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意图,从而败走麦城,兵败失地被害。刘备更是弃诸葛亮战略于不顾,对东吴大举进攻,结果夷陵兵败,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刘备集团中的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战略家。他早期战略是“以荆州为家,取西川,汉中,与曹魏、东吴成鼎足之势,一旦天下有变,一军出荆州,取宛城洛阳地界,一军出秦川,取陇右和长安地界,最终统一中国。”,这个战略,应该是最实实在在的战略,诸葛亮用了这个战略,简直让刘备集团一步登天地成就了西蜀霸业。但是,到了诸葛亮时代,荆州丢了,也就是进取中原的东方基地丢了,进攻中原的道路就只剩下了祁山一带了,须知秦岭山脉,崎岖难行,加之司马懿用坚守不战、以老蜀军之策,诸葛亮就是有通天本领,又如何能够成功?也就是说,诸葛亮时代,形势发生了变化,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已经过时了,在诸葛亮时代已经是错误的了,倘若诸葛亮此时调整战略:与曹魏、东吴全面修好,互不侵犯。令李严守定白帝城诸郡,以遏东吴,令魏延守定汉中诸城,以防曹魏,然后,亲率赵云、关兴、张苞等众将诸军,连结孟获南军,攻略西南诸处,南方可达南海,西部可取天竺。(须知西南诸处,多是部落,力量都小,各自为政,倘若诸葛亮各个击破,应该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攻取西南,以夺地盘。倘若如此,就是不攻取中原,蜀汉也算一个大国。然后,一旦机会成熟,先取东吴,以夺粮食。等国力空前强盛,则东取荆州、宛洛,西出秦川,取长安,以灭魏国,匡扶汉室。倘若如此,蜀汉统一中国就指日可待了。就是退一万步讲,“经略西南”没有成功,蜀军长年累月在山川密林险峻之地作战,也锻炼了蜀军,提高了蜀军战斗力,抵御魏军的入侵也是游刃有余的,这应该是最坏的结果了。可惜的是,天纵英才诸葛亮执意坚持隆中对的战略,后继之人姜维同样执着坚持隆中对的战略,从而导致蜀汉悲歌,令人扼腕叹息。我们最后说说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典型的守成之主,他的战略就是保有江东地界,见机席卷天下。他这个战略,无疑是正确的。他在保住江东的同时,袭取了荆州,取得了夷陵之役的大捷,曾几度北伐曹魏。要做到守成,就必须要把自己的力量紧密团结在一起。但是,孙权在晚年的时候,猜忌杀害亲人,大将,显然放弃了守成的战略。使得吴国内乱不息,极大地削弱了东吴的力量。
综上所述,战略是三国人物成功的最根本的一个因素,是他们成功的充分条件。
第二,绝对实力,成功关键。绝对实力,是三国人物成功的必要条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在三国时期,硬实力就是指一个军阀拥有多少猛将,多少军队,多少兵器,多少地盘,多少粮食等等,拥有猛将、军队、兵器、地盘、粮食越多的,在同等条件之下就越成功,比如董卓,袁绍、袁术等,董卓依靠他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地盘让他们在早期变得特别牛。刘备在早期就没有什么军事力量和地盘,就什么也不是。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军阀所拥有的谋士以及对外关系等等。如果我们说猛将是一种硬实力的话,那么谋士则是一种软实力。当然,我们不能轻视这种软实力,如果这种软实力一旦发挥作用,软实力就会被迅速促使硬实力发生效率,换句话说:谋士一旦有了锦囊妙计,他的君主就会在战场或者官场上取得重大成功。所以,谋士这方面的软实力是不能轻视的。比如:刘备前期一直困顿,后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又有庞统、法正等为之筹谋,故而节节胜利,最终取得西蜀的霸业。对外关系,也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曹操曾经与袁绍交厚,故能与袁绍组织盟军,进攻董卓,刘备曾经与曹操交厚,故能与曹操共灭吕布,孙权曾经与刘备联盟,故能赤壁破了曹操。所以,实力是三国人物成功的关键条件,没有任何实力,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实力是三国人物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战术正确,成功一半。这里讲的战术,就是指的具体怎么打。斗智?斗将?斗兵?怎么冲锋?如何厮杀等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草船借箭的成功是斗智,张飞战吕布是斗将,曹操军马与袁绍军马混战是斗兵。战术正确,就能胜敌一阵,鼓舞自己的士气,瓦解敌人军心。所以,正确的战术也是三国人物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四,王者风范,成功一半。王者风范,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诸侯们对下属的态度、任用等,实际上,每个成功的诸侯,哪怕是只成功了一点点的诸侯,在对下属的态度上,任用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我们先看董卓,董卓残暴,主要是针对他的对手和敌人以及百姓的,对他的手下人,应该是蛮不错的。他对李儒,言听计从,他对吕布,待为亲信,他对曹操,加官进爵,李傕郭汜,倚为大将……吕布对陈宫很好,对张辽也不错……再说袁绍,也非昏庸之主,他对百姓实施德政,所以,袁绍身死,百姓哭泣……曹操哭典韦,孙策待甘宁,刘备带百姓逃难等,皆是王者风范。在这些人中,最突出的非曹操刘备莫属,曹操的唯才是举,网罗了大批人才,刘备与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待诸葛亮,庞统为先生,对待百姓,处处安民,特别是对诸葛亮等的大胆使用,对魏延的破格提拔。这更是王者风范……所以,蜀汉政权之中,有很多忠贞死节之士。王者风范,也是三国人物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五,政治成功,成功一半。关东联军之所以能够战胜董卓,就是树立了“恐社稷沦丧,绍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的旗帜。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袁绍,就是树立了“奉天子以讨不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刘备之所以战胜曹操,就是树立了“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的旗帜。所以,三国人物政治成功,就成功了一半。政治成功也是三国人物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国人物真正的成功之道是正确的战略、绝对的实力、正确的战术、王者的风范、政治的成功。几个因素缺一不可,在这几个因素之中,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战略。那么厚黑之学在三国人物的活动之中有没有体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有些时候还体现的非常明显,甚至贯穿了整个三国时代,它的“黑”体现在各种奇谋诈术之中,“黑”就是变着花样地杀人,这种“黑”让三国时代中国人口锐减,是一次人类的大灭杀。它的“厚”也体现在各种奇谋诈术之中,王允让貂蝉奉迎于董卓和吕布两个男人之间,吕布到处认干爹,刘备四处投奔诸侯……“厚”除了杀人的目的外,更多的是一种求生的谋略。但是,厚黑之学绝对不是三国人物克敌制胜的法宝,也不是最终成功的因素,它最多就是一种附加在三国人物成功之道上的一部分的本质的东西而已,绝不是三国人物成功的本质的东西的全部。
地址:中国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共华小学余冰(收)
邮编:642452
电话:1582882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