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文化网

首页

  • 散文小说
  • 诗词歌赋
  • 丹青翰墨
  • 各诗社刊
  • 巴文杂志
  • 诗人专栏
  • 作家专栏
  • 陈湃诗词
  • 会员注册|登陆 | 网站管理
  •   
  • 陈湃文章
  • 四海游踪
  • 自由论坛
  • 华人风采
  • 侨社风华
  • 史海钩沉
  • 微型博客
  •   
  • 新书上架
  • 商家广告
  • 巴文圈子
  • 会员空间
  • 给我留言
  •   
  •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巴文杂志 > 第37-38期

红地毯

作者: 陈湃 来源: 时间: 2011-11-01 本文已影响: 人

红地毯

英国 吴仁二

 

长长的一块鲜红而光亮夺目的地毯,铺在飞机梯口前,让贵宾在下机时踏上而安步,这是国际间迎接国宾时,繁琐礼仪次序中的第一度见面礼。

古往今来,红地毯迎宾是象征了来访者的尊贵与地位的崇高,人们也往往以此来衡量访客的级别和受重视的程度。

身为一国元首,获红地毯的礼遇,于今基本上已成为通例。但通例也有特殊情况的分别,比如台湾的李登辉、陈水扁等人,虽也以“总统”自称,因他们只是中国一个地区的领导人,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未受联合国承认,地位也只能是次一等了。他们过境美国时,也因待遇的问题而常有争执,当然,红地毯是无缘踏上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杨尚昆当国家主席,胡耀邦为总书记,邓小平则仍然是副总理,居于二线而主持大局。但当时邓小平往美国访问,美国当局却以元首级别来迎接,在隆重的恭迎盛况下检阅仪仗队时,踏在红地毯上的英姿勃勃形象,于今记忆犹新。

红地毯代表了尊贵和地位,但在不适当的时间,不适当的环境,使用红地毯迎宾,却会引起了非常尴尬的场面。

话说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举国上下都掀起了如火如荼救灾工作高潮。据透露,国家主席胡锦涛当时也去了四川灾区视察慰问,并以火车作为行程的交通工具。当胡锦涛的专列到达一个受灾的县市了解灾情时,由于该市的火车站是新修尚未全部竣工,加上地震造成的影响,月台上凹凸不平,裂痕处处。当地政府官员为了迎接胡锦涛主席,仓卒间将月台修平,且铺上了红地毯。

一切准备就绪,胡锦涛乘坐的火车到了!火车司机按工作人员指示,将专车准确地停在红地毯所在的位置上。当车门打开,胡锦涛正要下车时,看到了月台上铺上了红地毯,他拒绝下车,却命令火车继续前行了十多米,在没有地毯的地方下车。

胡锦涛身为一国之元首,到地震灾区视察慰问,以红地毯迎接,虽说是应有的礼遇,但当时正值救灾救人,分秒必争的时刻,为官者显然遗背了胡锦涛的本意,非常时期,争取时间救灾才是最重要,表面功夫,应可免则免,“以人为本”嘛!况且灾难,死人是悲哀的白事,而红地毡是喜庆的红事。国家领导人去视察灾区,以红地毡接待,不是乱弹琴吗?胡锦涛在这件事上很清醒,不踏红地毡是对的。

胡锦涛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卓越表现,正切中浮夸时弊,而树立了廉明的好榜样,为地方官员们补上了"如何做官,如何为民,不要拍马屁奉承上级的"宝贵一课。★

2

上一篇:寒山寺钟声 下一篇:难忘家乡父母情

相关阅读

  • 巴黎中华文学
  • QQ:369234489

最新排行

  • Cheap ba<x>seball Jerseys
  • 第37-38期封里二
  • 第37-38期封底
  • 第37-38期封面
  • 第37-38期丹青翰墨
  • 邱爱华2010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年会发
  • 法国人的优哉悠哉
  • 巴黎文学《珠玑文集》前言

站长特荐

  • 常回家看看
  • 五洲诗社第37—38期
  • 北欧游之三:从哥本哈根到哥德堡
  • 寒山寺钟声
  • 邱爱华2010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年会发
  • 一个人的世界很精彩
  • 父亲,您是一座山
  • 《珠玑文集》出版了
  • 第37-38期封里二
  • 团结友爱 和合共荣
  • 五洲诗社 新诗部分
  • 法国人的优哉悠哉
CopyRight © 2011-2024 世界华人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追梦人博客 | 追梦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