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故乡情怀
董 家 岐
亲朋好友都知道,我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出生在上海浦东三林梅园。但为什么会出任《法国天津协会》的名誉会长呢?这里有着一段久远的历史渊源,我曾经在天津工作和生活过20个年头,这里是我真正的的第二故乡!
天津作为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人口超过1200万,是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自从2006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使得天津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早在1955年9月,我第一次踏上天津这座北方工商大都会的土地。当时我和一批赴哈尔滨上大学的上海同学一起搭火车北上,因为没有直达列车,必须在天津中转,所以有机会首次领略观赏了久负盛名的天津繁华市容,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如今中国的铁路交通非常发达,从上海到哈尔滨早已有直达快车,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那时从上海到哈尔滨需要跨越5天的时间。
谁也没有想到,7年后的1962年10月,我意外地由组织调动工作,从高原城市青海西宁来到渤海之滨,并在天津这块土地上工作和生活了整整20年,直至1982年10月离开。这一时段,我正当青春年华,是一段人生最为重要的历程。在政治生活层面,我经历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和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工作业务层面,我在天津医药工业研究所(今天津药物研院前身)从事科研工作,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发表、出版了不少专业文章和专著,直到国家改革开放的春天,担任起这个有300多人的研究所分管科研业务的副所长。那时我刚过不惑之年,年富力强,为国家作出了一些成绩和贡献。20年光阴岁月,我就是在天津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培育了对第二故乡的深深情怀。
离开天津后,长久以来,我内心总是忘不了天津的人和事,常常怀念那里的老同事、老朋友和许多美好的往事。1989年到法国前,我曾回天津一次,与原工作单位讨论科研合作问题。出国后,直至2000/2004年,曾3次回访天津,与原工作单位进行学术交流。记得回访时的一次宴会上,有60多位老同事到场,气氛非常热烈和温馨,大家频频举杯,谈笑风生,真的是一次终身难忘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还去了一些老同事家里探望,看到他们的退休生活过得很美满;还观光了改革开放后新天津的市容,旧貌变新颜,一扫1982年离别时留在记忆中那种唐山大地震影响所致破旧不堪的印象。天津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我在老同事的陪伴下,游览了富有天津特色的古文化街、五大道和世界文化遗产黄崖关古长城风景区,还品尝了“津门三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兔眼炸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重新体会到生活在天津的那份精彩。
近30年间,我一直与天津的老同事、老朋友保持着联系,经常互通邮件,逢年过节互通电话,深情厚谊不言而喻。随着年事增高,我的老同事、老朋友都已经退休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常常会带来不少快乐。往事藏深情,深情藏快乐,快乐藏健康。但也有一些人已经离开了人世,不时引起我对他们的深沉怀念。平时,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天津的消息和新闻,如《欧洲时报》的“天津专版”,必会仔细阅读。长达半个世纪来,我的生命与天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津自然成为了我满怀深情的第二故乡。
2001年10月,《法国天津协会》在巴黎成立,首届理事会刘文正会长邀请我出任名誉会长,并出席了成立大会,这里包含了多少浓厚的乡情啊,我对他这样的情分深为感动!及至最近,第五届理事会王树旺会长继续邀请我担任名誉会长,我内心深表感谢!近10年来,《法国天津协会》在团结同胞乡亲、促进中法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相信今后天津的旅法乡亲们,一定会更加团结一致,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上海是我的故乡,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都一样是我心目中永不磨灭的可爱家乡! 我亲历故乡的过去,那是遥远的一个梦;我目睹故乡的今朝,那是美好的一个梦;我向往故乡的明天,那是希望的一个梦。故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奔腾前进,必将建设成为一个和谐幸福的人间天堂!
我要为故乡送上最美好的祝福!祝故乡所有的梦想都会变成现实!
无论何时何地,我永远怀念着亲爱的故乡!
(发表于《欧洲联合周报》2011年4月2/8日第12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