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盛宴—《珠玑文集》编后语
◎宋利萍
深秋,北方已是寒气逼人,一连几天静静在屏前细校文章。这是文字的盛宴,是花卉也是果蔬,有温度亦有酒度,许多感动与平实滑过心底,像杯中飘逸的金莲花茶,朵朵舒展着盛夏的光彩。
这真是个好时代。网络与博客的开通有如“春风动百草”,博园处处“兰蕙生我篱”。倾心写作的人多么幸运,可以不用等待编辑的审定与评判,不用等到经年累月,不必经历失落与痛楚,堂堂然让自己的风花雪月披妆上阵,从容吹皱一池春水。且风景这边独好,眼见得欣欣向荣,蓊蓊郁郁,百般红紫,动荡生姿。
他们有自己倾心的博名,以不同方式与节奏记载着生活、情感、喜怒哀乐,像徐渭的巨幅《杂花图卷》,每个人都兴味十足地伸展枝叶,开花结果,嫩芽与老树辉映,菡萏与寒香竞放,江南塞北其乐融融,高原低谷流水淙淙。
他们是一泓清水,芙蓉自出,开纯洁的领域,做自由宣泄的国王。没有商业炒作,没有利欲熏心,更无矫揉造作与无病呻吟。文字是发自内心的,感性的,坦诚的,因而是美丽的,也是深刻的。他们来自社会的层层面面,他们的文字就是人生与社会之大观,读着他们,就是读一颗颗跃动的心灵,感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大苦恼与小快乐。
他们自由而放松,精心种植自己的花花草草,文笔或静谧,或热情,或洒脱,或朴实;笔下或都市情怀,或乡村野趣,或书斋闲话,或小窗幽记;意趣满目清新,波光涟漪,纵深往复,千里云烟。成就了心中的桃源,心灵的田园,可以小酌,亦可豪饮。好酒不怕巷子深,香远益清,保不齐哪天就一枝独秀。
在博大而宽远的网络世界,他们不是临水照花伊人自恋,而是快乐地行走踏春,敲门试问野人家。为遇着的风景惊喜,为精湛的笔墨叫绝,点燃他的冷漠,煽起我的激情,一个个博园沙龙里,大家相互评点,彼此搀扶,嬉笑歌咏,如饮香醇,在“小红低唱我吹箫”般的境界中,击碎孤独,崩溃寂寞,感受着知遇和阅读的快感。
在这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中,他们逐渐完成内心的塑造,突破小我,褪去嫩涩,生命具有了灵动上升的姿态,海量作品中涌出一批倾城之作:构思精巧,立意深厚,成熟练达,浑然天成,其辞采之美、意蕴之美和理性之美不输文学大家。
文集中另一大亮点来自海外华人的文章。他们旅居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水土上踩出中国人深深的脚印,活出中国人的样儿来,赢得他乡瞩目。而回首东方,更惊叹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因而爆发出最激昂的心声,最温暖的情感。这精神的内核是血浓于水,这浓浓的感怀更需要笔墨倾诉。
因为历经了风云变幻,胸怀厚重;因为路过海阔天空,心界宽广;因为对根的追寻与感恩,每每涕泪于月光之下,含笑于浓浓的中国节日;因为要让世界各地的华人子弟不忘国学精粹,要让华语发扬光大,他们出资自办高质量诗社、文学社,真诚痴爱且不遗余力地推崇中华文化,以精妙的彩笔绘出斑斓的情怀。在一次次高歌吟咏中,抒发来自内心深处绵绵的热爱,在墨痕恣意酣畅挥毫时展现刚劲笃定的神采。
你可以看到涓涓不息的那一湾故乡山水,儿时喃喃的旧事,创业打拼的艰辛旅途;你可以感受来自异域柔曼的风,静谧的林,蓝天下浪花激荡的岩石;你更应该同他们一道陶醉在虔诚的爱国热潮里,挺直脊梁,载歌载舞;或者在星空夜下,静静地聆听他们的生活琐事,柴米油盐,让心香彼此互慰。
本文集主编陈湃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陈老绝对当得起这首诗的气魄。他从古老的中国走出,历经多年的艰苦锤炼,纵横战场、商海、文坛,成功挑战人生,是名副其实的一坛中西合璧式老酒,装满潇洒与醇香。他是始终在峰头浪尖上活跃的一朵浪花,紧跟时代前沿,及时注入新鲜元素,壮怀激烈,笔锋不钝,让时尚的年轻人也自叹弗如。
还有海外著名老诗人英国黎均全先生、纽约“环球吟坛”坛主谭克平老先生、纽约“四海诗社”社长周荣先生、英国名诗人吴仁仁先生等,他们不但诗词光耀夺目,文章也妙笔生花。
巴黎的教授级人物海伦博士专业文章老到;巴黎儒商王圣光、徐汕、吴志平等的文笔流光溢彩;巴黎作家张明行,中国留学生小夏的文章也独树一格。可谓精英尽出。
总之,他们不仅诗词书艺多有精心涉猎,散文、杂文、随笔、短篇小说亦有独到之处,笔下国粹飘香,淋漓满腹,乾坤浩荡,气魄恢弘,展示海外华人的文化风采与文学根基。
那是一片我们不熟悉的境地,那些文字有着陌生的晓风残月,可它率真朴实,它的枝叶流淌着华夏的文脉,它的根远远却紧紧地缠绕着东方,因而在阳光向上的快乐语境中,透出别样的温馨、亲切与感动。品味这样的文字和人格是幸运,
品味一段段朴素的民族情结,和挂在异乡柳枝上的冉冉乡愁,亦是幸运。
我爱着这些璀璨的文字,仔细触摸它的纹理,跟随蕴藏的音律,犹如在夜幕中编织星星。每一颗星都很小,甚至很容易被忽略,但都有独具魅力的形状、色彩与光亮,栖居四面八方,却彼此映照,彼此温暖,构成夜的深邃与壮丽。
秋更深,天更阔,夜更静,总有几颗星星会跨越篱笆,穿透窗棂,成为你的掌上珠玑。
2009年10月31日 深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