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文化网

首页

  • 散文小说
  • 诗词歌赋
  • 丹青翰墨
  • 各诗社刊
  • 巴文杂志
  • 诗人专栏
  • 作家专栏
  • 陈湃诗词
  • 会员注册|登陆 | 网站管理
  •   
  • 陈湃文章
  • 四海游踪
  • 自由论坛
  • 华人风采
  • 侨社风华
  • 史海钩沉
  • 微型博客
  •   
  • 新书上架
  • 商家广告
  • 巴文圈子
  • 会员空间
  • 给我留言
  •   
  •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巴文圈子

撩开赵王墓神秘的面纱(2)

作者: 情满巴黎 来源: 未知 时间: 2012-10-22 本文已影响: 人

    回到王府,王镕便使其子王昭祚与大将张文礼将李宏规苏汉衡一并拿下,并斩首,与此同时又骈戮二人族属,收其偏将下狱,穷究反状,亲军皆栗栗自危。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张文礼就是《平山县志·纪事》中提到的王德明。

    张文礼本来是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的衙将,跟随刘仁恭的儿子刘守文坐镇沧州。刘守文回幽州探望父亲,张文礼乘机据城作乱。兵败后,奔镇州,被王镕收为养子,随王姓,更名德明。

    张文礼本来就是个极为狡狯的人。至此,张文礼见有机可乘,于是乘机煽动亲军:“大王命令我坑杀弟兄们,从命,我实在不忍心;违令,又获罪大王,你们说这该怎么办?”亲军一听,竟感动得哭成一片,于是异口同声说:“一切听从将军指挥。”

    这时候。张文礼便秘密地命令亲军一千多人,于当日夜半时分,越过王府的围墙,到了王镕居住的地方。当时,王镕正在与道士焚香受箓,军士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斩下王镕的首级,袖之而出。与此同时,张文礼指使亲军烧毁了王镕的宫室,继而又灭了王氏之族。

    据载,当时王镕的幼子昭诲才刚刚十岁,张文礼发动宫廷政变时由王镕的亲将救出,掩藏在地穴中,才躲过这一劫。后潜往湖南,削发为僧,易名崇隐。

    从梁太祖朱温封王镕为赵王算起,到张文礼发动政变,王镕被杀,也就是十五年的时间。王镕的死,标志着自王廷凑开始建立的王氏割据政权的彻底灭亡。

    知道“赵王墓”中的赵王就是五代时赵国的王镕,又知道王镕的家世、阅历及遭遇就够了。至于赵王墓是何时何人所建,这已经不重要了。

    王镕的幼子昭祚劫后余生,并落发为僧,易名崇隐,此墓是不是昭祚所建?这是一种可能。

    另外,王氏六世七公抚有此土,岂无死士?张文礼发动政变,血雨腥风,王镕的部下尚且敢于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王镕的幼子藏于地穴。王镕失国身亡,有德于赵王的人不乏人在。所以,为赵王建墓的人,或许是王镕的死士节臣,或许是王镕的故友旧交,这恐怕又是一种可能。

    不过,无论哪种可能,此墓也是草草而就,充其量也就是个衣冠冢。至于其中的原因,恐怕就不待而言了。这也无妨,如果赵王地下有知,这儿或许是他孤魂安住的一方宝地。

    欧阳修说:“史者,国家之典法也。”史书记载的无非是“君臣善恶与其百事之废置”,目的无外乎“垂劝诫,示后世”。

    “往事越千年。”虽然赵王王镕以及他的故事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是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回味的余地。今天,我们之所以揭秘赵王墓,不在于再现当年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咀嚼历史留给后人的教训,或许是人们对赵王墓津津乐道的初衷。

2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上一篇:七律·问菊(上平四支) 下一篇:暖阳正当午

相关阅读

  • 巴黎中华文学
  • QQ:369234489

最新排行

  • 第26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25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24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胡波诗词专辑(2)
  • 第23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22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胡波诗词专辑
  • 第21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站长特荐

  • 第26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25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22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胡波诗词专辑(2)
  • 第20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23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21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胡波诗词专辑
  • 第24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7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风
  • 第11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不关
  • 第二期巴黎文学总群诗词存照(此意还关
CopyRight © 2011-2024 世界华人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追梦人博客 | 追梦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