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文化网

首页

  • 散文小说
  • 诗词歌赋
  • 丹青翰墨
  • 各诗社刊
  • 巴文杂志
  • 诗人专栏
  • 作家专栏
  • 陈湃诗词
  • 会员注册|登陆 | 网站管理
  •   
  • 陈湃文章
  • 四海游踪
  • 自由论坛
  • 华人风采
  • 侨社风华
  • 史海钩沉
  • 微型博客
  •   
  • 新书上架
  • 商家广告
  • 巴文圈子
  • 会员空间
  • 给我留言
  •   
  •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史海钩沉

中国古代间谍史“四大发明”

作者: 情满巴黎 来源: 未知 时间: 2012-01-21 本文已影响: 人

中国古代间谍史“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除了有“四大发明”,中国人发明的东西多了,比如在间谍工具上的发明。
 
  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纪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女人。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末,就出现了间谍,她的名字叫伊尹。
 
  间谍出现这么早,搜集情报的间谍工具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四大发明”。
 
  1、最原始的窃听器:听瓮
 
  窃听是间谍搜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现代间谍必学课程。中国人早就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
 
  听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侦测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周边的动静。如果需要,可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
 
  为了减少听的失误,常会培训盲人来执行任务。盲人的听力往往超强,据说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听瓮在隧道攻城战中最有奇效。清末曾国荃率湘军攻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时,城内太平军便于城墙下埋设听瓮,侦探城外湘军的动静,以致湘军一时无法得逞。但最后,天京还是让善挖地道的湘军攻破了,这不是听瓮出错,而是听瓮的人出了问题。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墨子·备穴》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后来,听瓮得到不断的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唐代出现了葫芦形状的枕头窃听器,休息时将之枕在头下,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在宋代还出现了多功能窃听器“矢服”。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
 
  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来制作。将矢服掏空,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监听到。这是利用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发明的。
 
  此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就这么来的。
 
  2、最难破解的密码:反切码
 
  现代间谍已离不开密码,中国人也是世界上使用密码最早的。
 
  “阴符”,可算是最早的军事密码。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不同,代表相应的情报。上面没有文字,即便敌人缴获,也无法破译。
 
  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在三下,分别送出。在此基础上,古人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
 
  其中的字验,已与现代密码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汉字代替阿拉伯数字。据《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密码本”。
 
  到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原理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是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的,其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 。
 
  戚继光专门编了两首“诗歌”:“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根据东汉时期发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码的编码是“5-25-2”,5是声母“低”字,25是韵母“西”字,2是声调的二声。据此,“5-25-2”就可以读为“敌”字。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的专门教材。
 
  3、最广泛使用的密写术:明矾水
 
  因为中国自古多战事,时分时合,所以中国古代的情报研究工作,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阴符、阴书,还是字验、反切码,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为此,古人又发明了“密写术”。
 
  密写术是借助特殊墨水,达到写字看不出的目的。古人使用的这种特殊墨水,并非什么高科技,而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明矾水写出的字,晾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迹顿现。
 
  明矾水这一化学特性的发现,现在看来算是小儿科,但在中国古代,这一发现还是相当了不起的。
 
  《金史·宣宗本纪》记载,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蒙古大军围攻太原城,太原宣抚使乌古论礼便“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乌古论礼派间谍带着明矾水写的密信,从秘密小道到京师告急求援。
 
  而康熙年间的“矾书案”,则是被废太子胤礽的明矾水密信引起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康熙亲征准噶尔。得到消息的胤礽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翻盘。
 
  他用重金买通了常为老婆(福晋)看病的医生贺孟睿?煤卮?琶鞣??苄懦龉?C幌朊苄啪谷酶ü??⒉祭冀鼗瘢?返i恢复自己皇太子地位的计划失败。
 
  除了明矾水,古人还用米汤来写密件。
 
  4、最简单的“无人机”:纸鸢
 
  间谍能搞到情报是本事,如何将情报传递出去也是功夫。邮驿、烽火台都可以传递情报,但这并不满足所有间谍活动。
 
  为此,古人想了很多法子,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训养,一般间谍也用不了。于是,古人用纸鸢作为传递情报的工具。
 
  纸鸢就是风筝,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机。此前,古人曾设计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能连续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技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2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上一篇:温家宝总理南开中学讲话——讲真话讲人话 下一篇:暗杀大王王亚樵血洒梧州

相关阅读

  • 巴黎中华文学
  • QQ:369234489

最新排行

  • 敢这样同美国谈外交的仅他一人!
  • 2017中国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 世人罕见的袁世凯旧照 与一妻九妾合影曝
  • "嫦娥"登月前夕 回顾那人类史上的一大
  • 中国领导人后代境遇对比(组图)
  • 揭秘毛泽东水晶棺:抗8级地震 至今无人能
  • 重口味!法国畸形博物馆藏品让人直冒冷
  • 中国领导人的月薪是多少?

站长特荐

  • 中国领导人后代境遇对比(组图)
  • 敢这样同美国谈外交的仅他一人!
  • 暗杀大王王亚樵血洒梧州
  • 盘点共产党人中最著名的16位卧底
  • 解放军驻港部队组建始末
  • 中国领导人的月薪是多少?
  • 1990年中越之战结束内幕
  • 毛人凤:不信苍生信鬼神
  • 特殊原因:解放军20位未获受衔的高级将
  •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风云
  • 大将徐海东子女今何在 为革命牺牲66位亲
  • 温家宝总理南开中学讲话——讲真话讲人
CopyRight © 2011-2024 世界华人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追梦人博客 | 追梦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