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一出場,還沒有開口說話,似乎氣勢上已經壓倒一切,能量場非常大,具有超強吸引力,給讓我們深刻的印象。這其實是氣場的作用,一個人的氣場越強能量越高,自然非常吸引人,並在無形中形成很強的影響力。這源自一個人的自信與堅定的信念,更因為其品行學識等內在的修養。但是,如果靜置的一幅畫使觀眾“為之動容”,應該不是幾句話可以講出緣由的。
鍾建新教授畫作《不屈》在香港丶廣州丶北京和新加坡等多地展覽過,不少參觀者見證了【不屈】的強大感染力,讓觀衆“為之動容”,有的觀眾就在他的畫作《不屈》前神情凝重地站著甚至低聲哭泣。“為之動容”的釋義是:被某人某事所感動,不禁在面容表情上表現出來。為“望畫而泣”喝彩!必須喝彩!這正是【不屈】奇跡般的成功或者說成就的奇跡!
筆者將以至真、至悯、至誠等“三至”來透過現象看本質。
至真,心真毋虛。好的文章或藝術大抵是有感而發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亦是最真實情感的流露。【不屈】的“至真”,離不開鍾建新教授創作前的學習、觀察與感悟,才能在畫中真實地敘寫細節。為了深入潛意識中真實地表達,鍾敎授若干次地研讀一本60年代出版的《孫文傳》。晝也孫文,夜也孫文,如同孫文先生就在他生活身邊。葉聖陶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不屈】的創作擁有了這源頭活水,畫面的“真”才使人“為之動容”。“真實”是需要“具體”來支撐的,這種“具體”不是俗套空洞,更不是矯揉造作,而是繪畫語言生動的、細節的表達,樸實中實現情緒溝通。鍾建新教授在【不屈】畫作中,通過千千萬萬變動石質感的繪畫風格,勾勒出浮動的形體,呈現出無限的微距世界,讓人望畫駐足並暫停呼吸而思索于“石質”感的實形之中。畫面裡,石與石關連並石與石緊扣,刻劃了一個樸實的、堅固的、永恆的、千古的形象,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像。
【不屈】就是不屈的形象。【不屈】是一幅“至真”的畫作,是一個觸控式螢幕,不需要用手,用心即可刺激觀者心理和情感體驗自動打開連結,看到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孫中山先生與孫中山先生的一生。
孫中山(1866-1925),出生於廣東香山。原名孫文。字德明,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摘選自百度百科)
不屈似乎正是【不屈】的靈魂。【不屈】是一幅“至真”的畫作,是一個觸控式螢幕,不需要用手,用心即可刺激觀者心靈和情感體驗自動打開連結,看到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孫中山先生與孫中山先生的情感。他與宋慶齡的情感;他宣導三民主義的情感;他領導的革命活動雖然曾遭受多次失敗,卻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堅持鬥爭的情感;他領導辛亥革命成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情感;他憂國憂民的殫精竭慮的情感……
至憫,悲憫情懷。熟悉鍾建新教授的個性的人就會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有時他會看著一本書而哀愁,有時他會看著一段故事而神情憂傷,有時他會看著自己的作品黯然淚下……。我個人理解此乃鍾建新教授的一種悲憫情懷。哀傷而同情。悲:指慈悲,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憫:指同情,這裡的同情不是可憐,指對人間苦難中的人並不輕視蔑視甚至可憐,折射出一種博大的愛——這是悲憫的解釋。“悲憫”這個關鍵字是破解【不屈】畫作成功之謎的另一把鑰匙。因為21世紀這位藝術家的“悲憫”聯通了20世紀的那位革命家的“悲憫”。他穿越在那個時代把自己內化成主人公,思緒入懷之時,對鏡起筆,使孫文是他,他是孫文,進入深刻的情感體驗。鍾建新教授的目的是實現自身與孫中山先生的心神結合,當他的畫筆飽醮情緒開始走動,“自己”幾乎完全身臨畫境。
【不屈】畫面整體色調是灰色,用此色調繪寫一代偉人面部表情,是“危險”而且高難度的!在色彩心理學中,當灰色調的質感表現不佳時,畫面上的人物看起來會黯淡無光、沒有精神,甚至造成邋遢、不乾淨的錯覺。而事實上,仔細觀察會發現畫作中是灰色系的多色組合,絕不是簡單的調色板。“忘我入戲”使鍾建新教授進入“情緒狀態”,於是“色”塑人物面部表情顯得遊刃有餘。鐵灰、炭灰、暗灰,在無形中散發出人物的智慧、成功與威望等訊息;適當的中灰、淡灰色透出人物的誠懇、沉著與冷靜等氣息。抽象的筆觸符號,使畫中的石頭凸顯形體和質感;運筆激蕩,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充分表達出人物內心的情緒和情感,實現了畫“心”與觀眾“心”的有效互動。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過眼部肌肉、顏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變化來表現各種情緒狀態。鍾建新教授繪畫語言恰恰把握了面部表情的關鍵元素——眼、眉、嘴、鼻、臉等。
【不屈】之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夠最直接、最完整、最深刻、最豐富地表現人的精神狀態和內心活動。鐵灰色眼中似有淚又無淚,正是英雄——有淚不輕彈的心態中“不屈”之神。
【不屈】之眉。炭灰色、暗灰色等的濃淡運用,眉宇之間散發出印堂上的非凡能量,正是英雄——有成就“驚天地、泣鬼神”事業之象中“不屈”之氣。
【不屈】之嘴。鍾建新教授抓住屏住雙唇的瞬間,感覺到人物在沉穩與堅忍中“不屈”之態。
【不屈】之鼻。高高的鼻樑及自然的鐵灰色生動地表達了略顯憔悴的神情,呼應中襯現出人物為革命事業勞苦奔波中“不屈”之勢。
【不屈】之臉。面部的眼、眉、鼻、嘴等是一個有機整體,一致性地訴求同一種情感。那一粒粒“小石子”如有生命的細胞,生動地組合成了眼睛和口腔附近細膩的“肌肉運動”特點,正是英雄——革命生涯感慨萬千中“不屈”之容。
“不屈”之神,“不屈”之氣,“不屈”之態,“不屈”之勢,“不屈”之容……。所有的“不屈”不是理解“至憫”就能實現的,一個沒有“悲憫情懷”的藝術家怎麼可能穿越時代與一代偉人的“博愛”對話。
至誠,無妄無息。廉溪先生曰:“無妄者,至誠也” 2019年元月,鍾建新教授榮獲中國扇子藝術學會頒發的“盛世中國時代英雄推廣大使”榮譽稱號!這個稱號於他而言乃實至名歸。我承認在鍾建新教授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其藝術品價值自然使他實現了相應的“物質需求”,但這不是他的追求。“他酷愛藝術,肯定不是“寫寫畫畫”動作本身,是他那“悲憫情懷”下的“精神需求”。只有無妄、無欲才是治本,才能達到快樂的研究一個事物,達到忘我、無它為的境界,如此至誠之道得以入也(引自《至誠.漢典》)”。【不屈】畫作能讓人“望畫而泣”,源自鍾建新教授對待藝術的“至誠之道”。
鄙以“三至”評【不屈】焉能面面盡至?止筆前,特別贈送鍾建新教授《中庸》二十六章名言:“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上一篇:胡金全题写文学凤凰作家网 下一篇:胡金全评析著名画家鍾建新画作《金声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