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对诗
大威(葫芦岛)
二月初二,龙抬头。博洋国学班的家长“上官紫棋”发了一组方便面老师在课堂上用鄂西小调为博洋国学班的同学讲解国学的小视频。同学们鼓掌叫好,甚为陶醉。我一时心血来潮,随手写下四首七绝发在微信朋友圈:
一
鄂调楚音飘若烟,山歌缭绕几回缘。
稚童抚掌低眉笑,竟使英雄忆少年。
二
康师信口调初成,冷月窥窗雁更惊。
唱到此生同逝水,霜风极静已无声。
三
一曲乡音瞳目红, 几行征雁唳长空。
泪眼望断归乡路, 老树梢头月色浓。
四
垓下汉军埋伏处, 楚歌四面霸王怒。
乌江骓啸英雄死, 斜阳依依照归路。
因为方便面老师家乡是位于汉江上游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的湖北郧西,所以诗中以“鄂调、楚音”称之。
不想当日下午,方便面老师给我的四首诗都点了赞,并立即在第一首诗的下面和了一首七绝:
一曲乡情汉水边,小舟轻荡老柳闲。
可怜三月桃花雨,满岭嫣红伴梦眠。
我和方便面老师是多年的诗友,彼此心有灵犀,经常玩这种类似于“飞花令”的对诗游戏,我一看他来了兴致,马上就回了一首:
家乡桃雨入梦幽,游子抚栏叹未休。
难忘村边清溪水,依旧心头不尽流。
就在我刚刚写完之际,方便面老师另外一首诗立刻发了上来:
乌江铁马啸江东,零落血旗照日红。
楚歌一夜千年恨,浪卷英雄泪已空。
这首诗是写在我的第四首绝句的下面,写得是楚霸王英雄落寞的典故。写这种历史诗乃我的特长,于是我信笔回到:
远望深云欲雨空,江风抚面月影中。
折戟沉舟乌江畔,惚听儿时嬉戏声。
还没等我把诗打完,方便面老师的下一首诗又到了:
野调山歌一两声,满堂失色魄魂惊。
佳肴无味著难举,此夜无眠梦不成。
我定睛一看,好家伙,这首诗写得幽默风趣,今人回味无穷,于是赶紧回了一首:
乡音时在梦中闻,薄枕单巾湿泪痕。
口语众徒难解意,兄今犹是旧时人。
可能我的诗触动了方便面老师的思乡之情,于是以后的对诗,思乡就成了主旋律,方便面老师立刻发过两首带有浓浓乡愁的七绝:
一
高楼幢幢影翩翩 ,车马萧萧冷世间。
而今难入郧乡梦,当年明月照青山。
二
飘渺乡音绕水湾,寒林无尽是空山。
芦花数点归雁里,家在白杨岭上南。
我慢了下来,品味方便面老师诗词的意境,推敲平仄,然后写出两首:
一
雁叫胡天霜月白,郧乡山色入梦来。
儿时情景须臾过,一曲琵琶动地哀。
二
白杨傲立在山坡,细雨新溪润晚禾。
乡景萦心乡愁醉,耕翁南望背成驼。
这两首写得乡愁甚浓,第二首甚至把方便面老师写成一个驼背老头了。方便面老师看罢,颇为唏嘘,写了一首极为伤感的:
此生已老看蹉跎,华发凋零泪雨多。
遥望南乡杨柳树,不如酒梦到愁国。
我一看触动了方便面老师心中的柔弱之处,于是赶紧回诗安慰:
怨弟无端唳朔风, 害兄独坐对昏灯。
遥想家人故乡月, 举杯欲醉酒醇浓。
谁知方便面老师虽然思乡心切,但却才情大发,于是他挥笔写下最后一首:
立春过后梦尤多,鄂地风情对楚歌。
犹记桃溪滩下水,一桨摇荡到天河。
我知道,方便面老师诗中的“天河”指的是他老家的一条河流,相传是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地。于是也和到:
天河水出自南方,惹得离人思故乡。
昨夜春风无约至,一宵荒岭换新装。
就在我俩意兴阑珊之际,方便面老师的上课时间到了,于是就结束了这次对诗,朋友圈里的微友却笑着说:“你俩真会玩。”其实微友们哪里知道这诗词带给我们的乐趣!